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实行粮食补贴政策,历经了“统购统销”阶段、对流通环节进行补贴的阶段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阶段。由于每一时期所处的环境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不同,粮食补贴政策也相应的存在差异,当现行的补贴政策不能有效保障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时,就会被其他政策所取代。我国现行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取代了原来对流通环节即粮食收购企业的间接补贴政策。相比间接补贴,直接补贴政策的优点是取消了中间环节,农民可以更直接更多的获得利益,从而补贴的效率也更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在补贴标准、补贴依据、补贴对象、补贴范围、操作主体、操作途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同时,相关配套措施不能落实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应的发挥。因此,需要着力解决粮食直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促使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作用完全而有效的发挥。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述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产生的背景以及运行意义,并对国内国外粮食直补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我国现行的粮食直接补贴的内容、依据,以及我国粮食直补的演变过程进行概述。第三部分肯定了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在提高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粮食增产、加速粮食购销市场化、改善干群关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第四部分提出我国直补政策仍然面临的问题,如补贴水平低、补贴方式不合理、操作成本高、缺乏法律支持等。第五部分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外发达国家的粮食直补政策,并总结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六部分是根据前文分析对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改进提出政策建议,主要观点有:统一补贴标准,建议按售粮数量进行补贴的基础上,再以实际种粮面积进行二次补贴;中央财政加大对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改善粮食直补资金的使用方式;建立包括直接补贴、价格补贴、生产补贴、作物保险等在内的完整的补贴体系;成立独立的地方农业协会,专门从事粮食补贴的审查、确认以及上报工作;同时将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用法律的手段确保直补工作长期稳定的保护农民利益,进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