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频发的幼儿园教师“虐童”现象提醒我们关注幼儿园教师的师德问题,究其根本在于重视培养产出幼儿园教师的师范教育,从源头上杜绝教师“失范”现象,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基于产出导向(OBE)在人才培养领域中取得一定成效的背景下,师范教育也逐步引入该理论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理念之一。将产出导向(OBE)理念融合并应用于师范教育中的师德培养是本研究探索的核心。教师职业道德是要在职后才具备的,即在师范生“大学后”才具备的。高校要培养产出师德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则需实施反向培养计划,定义预期产出目标(最低标准要求,对学生发展程度不作上限规定),以预期目标作为培养施策的风向标,灵活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并对产出的结果加以评估,追踪职后反馈,不断完善以产出导向(OBE)理念作为指导的师范生师德培养。本研究从师德培养目标(过程目标、结果目标)、师德培养实施(培养内容、途径、环境、评价)、师德培养结果(知识、能力、情感)三大维度构建产出导向下学前教育本科师范生师德培养评价指标,以此作为问卷设计和访谈提纲设计的依据。以G省5所高校的396名大二至大四的学前教育本科师范生和G省130名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20.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现状分析、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因素分析,从趋同性、差异性和整体情况分析,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师德培养在性别、年级、填报志愿顺序等人口变量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园教师在年龄、教龄、性别、职称、学历等基本人口变量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师范生的师德培养与院校类别存在显著差异,这是由于各高校在师德培养的投入程度不同导致的,幼儿园教师践行师德的情况与所在幼儿园的性质存在显著差异,这是由于幼儿园的环境氛围造成的,公立幼儿园的教师践行师德的情况相较其他性质的幼儿园好一些;从整体来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的师德培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师德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基本对应,师德培养实施过程中主体参与度略显不足,师德培养结果较为满意,能力导向稍显不足,教育情怀欠缺。结合问卷和访谈结果分析产出导向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师德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师德培养过程中高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主体对师范生的师德培养均存在一定的影响,以及高校在施策过程中存在目标定义模糊、培养内容单一、途径单一、环境氛围欠佳、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本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高校完善聚焦师德产出的培养目标,激励主体匹配投入保障师德产出,建立有效反馈的师德产出评估体系。基于产出导向(OBE)理念,探索一条学前教育本科师范生师德培养路径,形成“定义师德产出——实现师德产出——评估师德产出”闭环培养模式,建构产出导向下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培养完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