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十年代我国召开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以来,经过四十年的努力,环境保护体系已经在我国初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将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工业污染防治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在政策指引下对于污染治理投入巨大、但是真正的环境绩效却相当低下。这其中就需要考虑到在治理工业污染中的各个利益主体间的关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产生各类博弈,影响我国工业治理目标的实现,对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本文从各个利益主体的博弈行为入手,寻找产生利益冲突博弈的原因,试图从深层次的制度分析找出应对策略,协调好利益主体间的关系,促进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确保国家环境目标的实现。在治理工业污染中,环境的公共属性导致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失效,在以往的政策中,强调治理污染的技术创新,国家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进行整改,但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市场失灵的出现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就要从政府做起,杜绝政府失灵现象,环境技术手段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弥补由于政策漏洞造成的绩效低下,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率——这是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通过分析我国治理工业污染中各方利益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公众。政府又详细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者同样存在着利益的冲突)的博弈行为,找出原因——我国以GDP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严重影响了利益主体的行为判断,价值取向的扭曲导致政策执行的偏差。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矛盾,就要从制度入手,改变现有GDP至上的观念,建立绿色GDP核算机制。为了协调各地区间的关系,可以采取环境保护补贴制度,保证环境保护者从中受益,减少“搭便车”行为的发生。增加公众的参与,大力发展NGO,提升公民环保责任意识,加强社会监督,维护可持续发展。相较于其他研究成果,本文把治理工业污染中的各种利益博弈进行分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上下级博弈,地方政府之间的平行博弈,政府与企业的直接博弈,把各种影响到政策推行的因素综合考虑,提出制度创新才是解决工业污染问题,搞好环境工作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