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变易在家”的视角出发对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进行了研究。依照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尔》阐释中的观点,“变易在家”从这一论断本身及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和索福克勒斯的诗化研究入手,被描述为人经由“异域”向家园或人的自我返回的一种旅途,因而是两种不同力量“不可思议”的“遭遇”,而“诗人-思想者”置身二者之间在这里沟通人神起着调解的作用。哈姆雷特为何在为父复仇的过程中一再延宕呢?这似乎成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批评家的难解之谜。本文在尝试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引入了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变易在家”的思想,并以此为突破口,探讨了哈姆雷特由最初的犹豫不决到最后的果敢出击完成复仇任务的心路历程,同时也在试图寻找深埋在哈姆雷特采取这样一种迂回战略背后的深层原因。全文分为七个部分。引言部分阐明了选择“变易在家”这一题目的原因,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作了简要介绍并进行了文献综述,同时勾勒出了本文的结构轮廓。第一章“本体论和‘变易在家’”首先简要介绍了海德格尔的本体论,然后引出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尔》阐释中的本体论“变易在家”思想。第二章“无家可归”讨论的是《伊斯特尔》中对“存在”的描述及哈姆雷特的“无家可归”。作为王子的哈姆雷特的“本己之物”遭挪用,在父亡母嫁的“无家可归”中他开始领会“存在”。为了向家返回,他不得不从“无家可归”出发,深入异域。第三章“变易在家”围绕着三个方面展开:真理与解蔽,遭遇与反转,以及最不可思议者与人之天命。哈姆雷特要想“变易在家”,必然须经由异域,他开始了对被遮蔽的真理的思考,即复仇的正义性和身份的合法性,因而产生复仇的延宕,期间本己之物与异域之物不断地遭遇和反转,哈姆雷特领会到了作为“最不可思议者”的人之天命,走向回家之路。第四章“回家”是对语言、神人及栖居三者关系的研究。在语言这一人类“最危险的财富”中,哈姆雷特意识到自己作为沟通人神的“神人”,最终采取行动,完成了复仇的大业,人类得以栖居在神之切近。第五章“变易在家之外”探究了本文研究的意义,指出作为人类的任何个体都可以在“变易在家”思想的启示下更好地认识自己。本章转向东方,对钱钟书先生的“还乡”进行了扼要介绍,尝试将中国典型思维的“务内观”与西方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以及海德格尔在《伊斯特尔》中对“在家是一种精神”的论述相比较,结合本文对莎翁名著《哈姆雷特》这一典型形象的本体论阐释,以期揭示“变易在家”思想的普适价值。结论部分对本文论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进而指出,不论是海德格尔的阐释,还是哈姆雷特的复仇,其“变易在家”的主题也就寄寓于那种特定的“归宿”途中:只要是“返回”,就能捕捉到生命的力量,描绘历史的意义,成就生的希望。这篇论文本身就是一次由作者担当“神人”的“变易或反转”,它是真实记录本文作者创作体验的“变易在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