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生长素响应因子的克隆及其在花发育中的功能分析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au_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为我国传统果树,梅花享有国花的美誉,研究表明梅果实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含有B1(C19H22O6)物质,该物质具有抑癌作用,常食梅果实,对于预防肠胃癌具有良好的效果。然而,梅雌蕊败育现象严重,梅花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受到极端气候,逆境等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败育现象。研究表明,梅雌蕊败育现象和自身的调控基因有重要的关系。生长素响应因子在植物体内可以作为生长素的受体,直接或间接的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许多研究表明植物花败育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存在一定关系,但有关梅花败育与激素关系的研究国内外鲜有报道。植物基因启动子中包含多种重要的顺式作用元件,在转录水平上参与调控下游相应基因表达,从而使植物能够抵御外界环境胁迫。本研究参照前人的研究结果,运用RT-PCR方法在从梅品种‘大嵌蒂’的早期花芽中分离克隆出PmARF13和PmARF17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基因结构和功能特征。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了 PmARF13和PmARF17基因在梅品种‘大嵌蒂’和‘龙眼’不同时期花芽和叶芽、‘大嵌蒂’不同雌蕊形态花芽、‘大嵌蒂’不同成熟花器官的时空表达情况;亚细胞定位技术确定了PmARF17基因转录蛋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部位;梅早期花芽和叶芽,以及盛花期不同花器官激素含量的测定,并与PmARF13和PmARF17基因表达的关联分析,为生长素响应因子ARF与植物激素之间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梅雌蕊败育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梅PmARF17基因启动子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生长素响应基因在梅雌蕊发育中的转录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梅品种‘大嵌蒂’中克隆得到2600 bp的PmARF13基因。结果表明,其编码蛋白推测为不稳定、水溶性、非分泌跨膜蛋白,且为细胞核蛋白。系统发育进化树及同源比对表明,PmARF13蛋白与其他植物的生长素响应因子蛋白序列相似度很高,PmARF13的N端具有高等植物转录因子特有的B3-DNA结合域,C端具有AUX/IAA二聚化结构域,同时含有Auxin response factor元件,保守区与其他物种相似度很高。2、从梅品种‘大嵌蒂’中克隆得到2342 bp的PmARF17基因。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推测为不稳定、水溶性、非分泌跨膜蛋白。系统发育进化树及同源比对表明,PmARF17蛋白与其他植物的生长素响应因子蛋白序列相似度很高,PmARF17N端及C端蛋白序列较为保守,与其他植物ARF蛋白相似度高。3、PmARF13基因在10月、1月份花芽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PmARF13基因可能起到促进雄蕊发育的作用,可能通过调控雄蕊和萼片的生长来影响梅的花发育过程。PmARF17基因在1 1月、12月、1月雌蕊发育重要时期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PmARF17基因促进或维持‘大嵌蒂’雌蕊正常发育,在一定程度能减轻梅雌蕊败育现象,可能是梅雌蕊发育的正调控基因;PmARF17基因对于梅雄蕊的发育也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可能通过调控雄蕊的生长影响梅的花发育及雌蕊败育进程。激光扫描共聚焦的方法发现PmARF17蛋白被定位到细胞核和细胞膜上。4、梅不同类型花芽、叶芽、花器官中内源激素的测定及与PmARF13、PmARF17基因的表达关联分析表明:在梅花生长发育过程中,PmRF13基因可能与IAA、ABA、ZT起到协同作用。PmARF13基因可能通过调控雄蕊IAA水平影响梅的雌蕊发育,通过负调控GA3含量来影响花瓣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梅的花发育进程。PmARF13基因在可能通过负调控雌蕊、雄蕊、花瓣及萼片中ZT含量来影响梅的花发育进程。ABA含量的变化与PmARF17基因在‘大嵌蒂’花芽和叶芽中的表达总体上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在梅雌蕊发育中可能互为拮抗作用。PmARF17基因和ZT在梅花芽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互为拮抗作用。PmARF17基因的表达与GA3含量在梅雌蕊发育中可能互为协同作用,通过共同调节雌蕊和雄蕊中GA3含量来影响梅的花发育及雌蕊败育进程。PmARF17基因可能通过负向调控雌蕊、雄蕊及花瓣中ABA的含量来影响梅的花发育及雌蕊败育进程。PmARF17基因可能通过正向调控雌蕊、雄蕊、萼片中ZT含量来影响梅的花发育。5、克隆得到2037 bp PmARF17启动子序列。该启动子含有赤霉素响应元件GARE-motif、水杨酸响应元件TCA-element、核心启动子元件TATA-Box、光应答元件BoxI、GAG-motif等。农杆菌介导的该启动子瞬时侵染拟南芥实验表明,PmARF17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可以启动其下游GUS基因的表达,使拟南芥雄蕊、花瓣及根部特异性呈现蓝色。推测PmARF17启动子在梅花发育进程中对下游基因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可为ARF在梅雌蕊败育中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R-DWI和T1mapping早期预测放射性软组织纤维化的价值及其分子基础。方法:(1)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OR组)、照射组(IR组)和照射加甘草次酸组(GA组)。IR组和GA组应用6MV X射线,单次照射小鼠右后肢30Gy,分别于照射前和照射后第7天进行MRI检查,测量小鼠后肢肌肉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纵向弛豫时间(T1)值。照射后第90天测后肢挛缩情况,
本文是为了研究渔业的市场机制以及小型渔民的福利效应和议价能力。本文通过运用古诺模型,研究了发展渔业的线性供求函数,对市场行为和价格扭曲进行了估计。然而,议价理论提供了一种自然的方法,以此来理解价格如何在市场体系中出现,以及少数大买家直接沟通互动的后果。接着本文分析了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出现的”古诺买方寡头”:一种是合作情况,另一种是不合作情况,然后分别计算成本函数下的利润。此外,本文还遵循经验分析,
三相异步电动的启动方式、节能工作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对电机进行直接启动,容易造成尖峰电流、力矩振荡幅度过大的问题,对电机产生危害;当电机运行在轻载或无负载的情况下,工作效率极低、电能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本文重点研究电机软启动和降压节能控制技术,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阐述了异步电机的软启动及降压节能的原理,分析了电机损耗和功率传递关系,并介绍了常用的几种软启动的控制方式及其节能技术的一般控制方法,
日本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是一个资源匮乏土地面积狭小的国家。但其经济实力长期占据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二战后其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以牺牲国民环境健康安全的代价
我国的供水管网漏损问题相当严重,降低企业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稀缺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控制漏损的关键是漏损识别。传统的用户报告或定期巡检方法较为被动;基于独立计量分区(DMA)的夜间最小流量法(MNF)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也无法发现日间非法用水等情况。因此,本课题以G市H片区的已有DMA为研究对象,探讨了DMA时流量的预测方法及其在漏损识别方面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历史时流量序列插值去噪。提出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具有空间整体性好、抗震性能高等优点,在我国高层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但经历地震后,传统剪力墙结构损伤严重,震后残余变形大,难以进行加固和修复。本文提出了两种带钢板暗支撑的底部全开缝自复位剪力墙结构,即带有抗剪钢棒的自复位剪力墙(ZFW-1)和带有铰接构件的自复位剪力墙(ZFW-2),两种剪力墙均由自复位剪力墙体、X型钢板暗支撑、耗能钢筋、无粘接后张预应力钢绞线等部分组成。本文通过试
利用废胶粉改性沥青不仅可以提高沥青路面的高、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减少沥青路面的龟裂,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路面使用寿命,降低交通噪音,还可以回收利用废旧轮胎橡胶,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它的一系列优点正符合我国的绿色路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胶粉改性沥青由于它出色的路用性能及节约资源、减少成本等优点,正逐渐成为道路工程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目前研究表明利用湿法制作过程的胶粉改性沥青可
草莓栽培面积广,栽培量大,已经成为我国水果生产的一大亮点。草莓营养价值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果糖、柠檬酸、苹果酸、果胶、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1、B2、烟酸及矿物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群体的生活状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受群体特征的影响,药品成为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必需品。而如今的药品包装在使用体验方面不能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本文从信息可视化设计、功能性设计和情感化设计理论入手,结合大量药品包装案例和老年群体特征对药品的购买和使用体验的调研分析,以OTC药品包装包括片装药、胶囊药、颗粒药、瓶装药、膏药、丸剂等剂型分类为研究对象,剖析国内外OTC药品包装
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肿瘤发病率和致死率的首要因素,严重威胁了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为了使患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进行保乳治疗,对乳腺病变组织的早期检测与精准治疗都是非常必要的。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简称EIT)是近四十年来兴起的一种安全无损的医学成像检测手段,可以对人体在短时间内进行反复检测和长期监测。本文针对如何利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原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