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明代开始,疫病流行远远多于以前各朝,尤其明中期以后,疫病更加频繁。本文从导师龚胜生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60年-1911年疫灾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机理研究》中截取明代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山东地区作为研究的范围,整理并建立明代山东地区的疫灾时间序列,并对明代山东的疫灾情况进行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从灾害学、地理学以及环境学角度对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环境机理研究。明代有16个皇帝共分为14个标准朝代,历时277年,疫灾之年有56,平均4.95年就发生一次疫灾,疫灾频度约20.22%。洪武、宣德、正统、景泰、隆庆和天启朝在目前所查询的方志中没有疫灾记录,剩下的8个朝代,按疫灾频度来看,各朝代是呈现波动上升变化的,到了崇祯朝疫灾频度达到最大;按照疫灾发生季节分析,疫灾主要集中于春夏季节,这是由于这两个季节的气候特征所决定的;从疫灾发生的周期规律来看,按照十年疫灾指数疫灾呈先增大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嘉靖年间疫灾最多。从空间分布来看,疫灾发生的范围较为广泛,全省六个府都有疫灾发生,整体而言,山东西三府的疫灾发生年数和县域广度均大于东三府,按疫灾累计县数看,最大的是济南府,兖州府次之,而莱州府最少;按照各府域的疫灾频度看,济南府的频度最大,莱州府最小;按照明前、中、后期疫灾的重心点变迁来看,从前期的山东半岛的栖霞县东北部往西向中西部济南府境内的莱芜县东北部继而向西稍偏北的章丘县方向变迁。从疫灾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来看,疫灾是在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山东省的地形、气候和水文等地理环境为疫灾的发生提供条件,此外,气象、地质、水文和生物等自然疫灾是疫灾发生的重要影响因子,经济、交通、人口、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既能作为诱发因子对疫灾的发展流行产生积极影响,也能作为制约因子对疫灾传播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不同时期气候的冷暖变迁和社会治乱的变化导致了时间分布特征,当气候冷暖变化时,会影响着瘟疫的发生,而寒冷期常常是疫灾频繁期,温暖期则为疫灾稀少期;不同地域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疫灾空间分布特点,某些单一病种则需要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产生。通过对明时期山东地区的疫灾进行时空分布和环境机理研究,可以还原当时的自然和社会状况,尤其探究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现在疫病研究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