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从组织化学入手,对草鱼肝胰脏的结构进行准确的分析研究。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了喹乙醇对肝胰脏的毒理影响。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属鲤科鱼类,其肝脏和胰腺合生在一起,合称肝胰脏(Hepato-pancreas)。对草鱼肝胰脏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试验研究,首先需要准确了解草鱼肝胰脏的结构,特别是了解其肝脏与胰腺的空间结构关系。大部分草食性鲤科鱼类肝胰脏结构为胰腺组织分散成小叶形散布于肝组织中。本研究发现草鱼肝胰脏结构为胰腺组织被肝组织包裹于内,分散于肝组织之中,与肝组织一起构成整个肝胰脏结构。草鱼具有完整的内分泌胰腺,而且其内分泌胰腺明显地分为α,β两区,与大部分草食性鲤科鱼类肝胰脏结构类似。与Matty总结五种鱼类肝脏、胰腺形态结构相比较,草鱼肝胰脏结构另有特色,草鱼肝胰脏可以划分在Matty所总结的肝胰脏型中,但其肝胰脏中肝脏、胰腺混合在一起,肉眼难以区分,肝脏、胰腺仍属各自独立的器官,具有各自独立的生理功能,而其内分泌胰腺多弥散与肝胰脏整体器官之外,散布与肝胰脏与前肠之间。本研究表明,DMEM/F12更适合草鱼肝胰脏细胞生长。草鱼肝实质细胞与胰腺外分泌实质细胞具有相似的生长率,利用生长曲线难以区分出生长速度的差异。与哺乳动物比较,草鱼肝实质细胞与胰腺外分泌实质细胞可能具有更高的同源性。本研究以草鱼肝胰脏为试验材料,通过原代细胞培养,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等实验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SCM)等手段,观察三种不同浓度的喹乙醇(Olaquindox)对体外原代培养的草鱼肝细胞和胰腺外分泌部细胞的毒理影响。结果表明,高于0.3 ug·mL-1浓度的喹乙醇可显著导致草鱼肝脏实质细胞和胰腺外分泌部实质细胞的脂肪积累。通过LSCM直接观察比较,大量添加喹乙醇可抑制草鱼胰腺外分泌部细胞Trypsinogen的合成,当添加浓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完全阻断草鱼胰腺外分泌部细胞Trypsinogen的合成。结合体内试验与体外试验,可推测,在生产实践中大量添加喹乙醇可抑制草鱼肝胰脏Trypsinogen的合成与分泌,对鱼体的消化功能造成不利影响,但还需要进一步的体外试验来直接证明。而且,在鲤科鱼类饲养实践中,关于喹乙醇副作用抑制剂的研发,还有待于通过进一步通过体内外试验来解决。另外,大量添加喹乙醇可导致草鱼胰腺外分泌部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使其细胞膜横截面由圆形、椭圆形转变成多边形,这种趋势随着喹乙醇浓度的逐渐增加而增大,这与现有报道中关于喹乙醇的致畸作用相吻合,为进一步证明喹乙醇具有诱变性、致癌性、遗传毒性和蓄积毒性进一步提供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