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肉碱对巴克夏×民育肥猪肉品质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em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克夏×民猪是一种含有民猪血统的杂交猪,作为对民猪肉品质改良的育种产物,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着体内脂肪沉积过多,背膘过厚的缺点。本试验以巴克夏×民育肥猪为试验对象,通过饲养试验、屠宰试验从生理生化、脂肪酸组成及脂肪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方面探讨L-肉碱对巴克夏×民育肥猪脂肪代谢的影响,旨在阐明L-肉碱在改善巴克夏×民育肥猪胴体特性和肉品质方面的作用,为L-肉碱在养猪业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选取108头初始体重为(65.42±0.19)kg的巴克夏×民育肥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mg/kg、200 mg/kg L-肉碱的试验饲粮,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中选取2头试验猪(公母各半),共36头,进行屠宰取样。试验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L-肉碱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对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热胴体重、屠宰率、瘦肉率及外周脂肪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显著提高眼肌面积,降低背膘厚(P<0.05)。(2)饲粮中添加L-肉碱对育肥猪心脏及肾脏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200mg/kg L-肉碱育肥猪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饲粮中添加L-肉碱对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3)饲粮中添加L-肉碱显著降低育肥猪背最长肌a*24h值(P<0.05),添加200mg/kg L-肉碱显著增加L*24h值(P<0.05),添加100mg/kgL-肉碱显著降低背最长肌a*6h值和a*48h值(P<0.05)。饲粮中添加L-肉碱对背最长肌滴水及蒸煮损失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200mg/kg L-肉碱显著降低压榨损失(P<0.05),极显著降低剪切力(P<0.01)。添加200mg/kg L-肉碱显著增加背最长肌中肌内脂肪(IMF)含量(P<0.05)。(4)饲粮中添加L-肉碱对背最长肌及背部脂肪脂肪酸组成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添加L-肉碱显著降低育肥猪背最长肌中肉豆蔻酸(C14:0),α-亚麻酸(C18:3n3)的浓度(P<0.05),添加100mg/kg L-肉碱显著降低棕榈酸(C16:0),二十一烷酸(C21: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例(P<0.05),极显著提高二十碳烯酸(C20:1)的浓度(P<0.01);添加200mg/kg L-肉碱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硬脂酸(C18:0)和二十碳二烯酸(C20:2)的比例(P<0.05),极显著降低C20:1的比例(P<0.01),但显著提高PUFA和MUFA的比例(P<0.05),显著提高PUFA/饱和脂肪酸(SFA)的值(P<0.05),极显著提高棕榈油酸(C16:1)的比例(P<0.01)。添加L-肉碱显著降低育肥猪背部脂肪中C18:0的比例(P<0.05),显著提高二十碳二烯酸(C20:2),γ-亚麻酸(C18:3n6)的比例(P<0.05)。添加100mg/kg L-肉碱显著降低背部脂肪中C18:0和SFA的比例(P<0.05),显著提高棕榈油酸(C16:1),花生酸(C20:0),C18:3n3,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s),不饱和脂肪酸(UFA),MUFA和PUFA的比例(P<0.05);添加200mg/kgL-肉碱显著降低背部脂肪中 C16:1,UFA及 PUFA/SFA 的比例(P<0.05),显著提高 C20:0,C18:3n6,C20:2,二十碳三烯酸(C20:3n6)的比例(P<0.05)。(5)饲粮中添加L-肉碱显著提高背部脂肪中与脂肪分解相关的基因过氧化物酶殖激活受体α(PPARα)、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脂蛋白脂酶(LPL)的基因表达量(P<0.05)。添加200mg/kg L-肉碱显著提高背部脂肪中脂肪氧化相关基因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2(CPT2)、肉毒碱乙酰转移酶(CRAT)的基因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脂肪合成基因乙酰Co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过氧化物酶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基因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L-肉碱对背部脂肪中脂肪酸结合蛋白1(FATP1)及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的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能够显著提高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OCTN2)的基因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200mg/kgL-肉碱显著降低背部脂肪中脂肪酸转运蛋白(CD36)的基因表达量(P<0.05)。(6)饲粮中添加L-肉碱对背最长肌中脂肪氧化基因CPT1、CPT2和OCTN2的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200mg/kgL-肉碱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脂肪合成基因ACC、FAS、PPARγ及脂肪酸转运载体GPR120和CD36的基因表达量(P<0.05)。添加100mg/kg显著降低FAS和GPR120的基因表达量(P<0.05)。综上,巴克夏民育肥猪饲粮中添加L-肉碱能够提高眼肌面积,同时可能通过影响背部脂肪及背最长肌中与脂肪合成及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背膘厚,促进背最长肌IMF沉积,改善部分肉品质。同时改善育肥猪背最长肌及背部脂肪的脂肪酸组成。
其他文献
奶牛摄入过量的蛋白质会导致体内血氨浓度增加,影响奶牛子宫的容受性,降低繁殖力。褪黑素(Melatonin,MT)是哺乳动物松果体分泌的吲哚类激素,在抗凋亡、抗氧化、抗炎和保护生殖系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褪黑素能否缓解氨离子导致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和容受性的降低,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利用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ovin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BEEC
学位
我国盐碱水资源丰富,通过渔业手段有效开发和利用盐碱水域资源,对拓展水产养殖空间、保障水产品供给、实现盐碱环境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氯化钠盐度、碳酸氢钠碱度和盐碱交互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作用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相关免疫基因表达、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本实验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在水温22℃条件下,测定中华绒螯蟹(11.8±0.9)(E
学位
啄羽行为是蛋鸡商业化饲养模式中存在的严重影响生产及福利的问题,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色氨酸是动物机体的必须氨基酸之一,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包括内源性代谢和外源性微生物代谢。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是其内源性代谢的重要产物。5-HT系统功能的缺陷与食欲调节和动物的精神病理性行为有关,其中包括蛋鸡的啄羽行为。此外,摄入体内的色氨酸和肠道菌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能够影响宿主的生理过程。蛋鸡啄羽行为已被证
学位
智能化在我国畜牧生产中已初露端倪。在观察和记录奶牛行为信息方面,可穿戴智能化设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利用智能项圈监测奶牛的采食时间、反刍时间,利用计步器监测奶牛活动量、行为轨迹等。目前,智能化设备提供的实用决策支持功能较为单一,而疾病诊断预测和采食量监测是奶牛生产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预测方法利用项圈对反刍行为的监测,从而对奶牛生产活动进行管控,然而,该方法用作预测采食量和疾病的精度较低,
学位
针对电能路由器交流侧模块化变流器的协同控制,以及孤岛运行模式下提高系统频率稳定性的需求,提出基于虚拟同步机算法的电能路由器交流侧变流器本地控制策略,以及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变流器分布式二次控制策略,实现了系统频率与电压的二次控制以及有功、无功功率按比例分配控制。所提分布式一致性协同控制策略结合了多智能体理论,只需建立稀疏通信网络完成相邻分布式发电单元的信息交互,系统灵活性高、冗余性好,可做到变流器模块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讨肉鸡饲粮中不同剂量槲皮素对肉鸡钙磷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减少肉鸡腿病提供试验依据。挑选480只AA肉仔鸡(1日龄)进行试验,保证每只肉鸡(47.17±1.26g)健康且体重无明显差异。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肉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02%、0.04%、0.06%槲皮素。饲养期42 d。本试验通过研究槲皮素对胫骨发育、钙磷吸收、钙磷
学位
数字化技术是当今重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减少成本和资源浪费。通过介绍数字化技术在重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应用场景、实施流程和方法,探讨其在重工业生产中的社会经济影响,提出了未来数字化技术在重工业生产中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期刊
本研究以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为研究对象,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YC)对乌苏里拟鲿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机体健康的影响,以期为乌苏里拟鲿配合饲料的优化以及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选择初始条件一致的6.01±0.01 g乌苏里拟鲿幼鱼480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在对照饲料中添加0 g/kg、10 g/k
学位
非生物胁迫会影响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限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牧草的产量和质量。高加索三叶草(Trifolium ambiguum M.Bieb.)原产于寒冷地带,具有优良的抗逆性能。因此,本试验以高加索三叶草为材料,结合前期研究中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对高加索三叶草抗逆基因TaMYC2的CDS序列进行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非生物胁迫和外源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分析。通过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
学位
<正>建立一支具备专业性强、训练有素、质量高、稳定性强、结构合理和风格独特等特点的新型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更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谋求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健全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中的约束、竞争和激励机制,是迅速促进和推动新型教师队伍建成的有效管理方法。目前,我校有近300名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大专学历,研究生毕业11人,本科学历223人,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5名,小学高级教师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