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消费、公司治理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ra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职消费普遍存在于国内外的公司高管层中,是公司正常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费用支出项目。在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对管理者在职消费具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尽量降低在职消费的道德风险成本。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对管理者在职消费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对于受到薪酬管制的国有控股公司,基于公司业绩的货币报酬契约难以有效地实施,在职消费作为替代性的隐性报酬对管理者产生了以道德风险为导向的激励效应。从而导致管理者自愿性披露更少的公司信息,以降低股东监管管理者在职消费的道德风险行为的效率。因此,在职消费的道德风险效应越显著,管理者隐瞒公司信息的动机将越强烈,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信息的透明度,以期削弱管理者在职消费道德风险效应下隐瞒信息的动机。本文尝试将管理者在职消费这一隐性报酬与其自愿性信息披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对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以及管理者报酬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相关性等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和评述后,提出论文的研究角度。在分析了我国特有制度背景的基础上,构建了论文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实证检验了在职消费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公司治理结构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相关性以及在职消费、公司治理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分析比较了国有控股公司与非国有控股公司在职消费道德风险效应下管理者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差异,以及公司治理对其产生的影响作用。   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引言。提出了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结构框架和研究内容,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主要创新以及概念界定。第二章,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对管理者报酬与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与自愿性信息披露以及在职消费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进而提出本文研究的角度。第三章,中国制度背景分析。对在职消费的制度背景与道德风险效应的原因分析、公司治理的制度背景与总体特征以及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制度环境进行分析。第四章,在职消费、公司治理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在职消费道德风险效应下管理者隐瞒信息的原因、在职消费道德风险效应下隐瞒信息的影响因素,以及在职消费道德风险效应下隐瞒信息的治理方式,进而分析了公司治理对在职消费道德风险效应下隐瞒信息的影响。第五章,在职消费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实证检验。第六章,在职消费、公司治理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实证检验。第七章,论文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论文选择的研究视角新颖。在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大多是从显性报酬角度来分析自愿性信息披露,如股权报酬激励对自愿性信息披露均衡机制的影响作用,论文从中国上市公司的特殊制度背景出发,选择管理者在职消费这一隐性报酬作为研究的视角,来研究在职消费与自愿性信息披露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公司治理因素对两者之间相关性的影响。   (2)论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研究在职消费与自愿性信息披露之间相关性的理论分析框架。管理者报酬与信息披露均为降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冲突的有效方式,论文通过分析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披露偏好差异而产生的代理成本,进而研究了管理者在职消费隐性报酬对信息披露代理成本的影响作用,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权结构特征和董事会独立性对在职消费隐性激励下管理者隐瞒信息的动机产生的制约作用。   (3)论文构建了适合于解释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指数。根据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3年修订)》中已作法定披露的项目,借鉴Bostosan(1997)、Chau和Gray(2002)以及L.L.ENG和Y.T.Mak(2003)的指数构建模式,将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自愿性信息披露的项目分为战略性信息(Strategicinformation)、非财务信息(non-financial information)和财务信息(financialinformatioin)三类,然后以一定的标准对具体的信息条目赋值计算总和,最后按照Mike Adams和Mahmud Hossain(1998)一致的方式对指数进行替换形成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代理变量。   (4)论文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作为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分别以在职消费、公司治理结构因素作为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管理者在职消费、公司治理与自愿性信息披露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比较加入公司治理变量后在职消费参数的变化,分析了公司治理对在职消费隐性报酬激励下管理者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中学体育课改的不断深入,时代的发展,呼唤着学校运动会必须进行改革:打破原有的竞技性、单一性,向多样性方向发展。本文笔者就我校近几年对运动会改革的实践与体会,发表
企业管理核心理念由“以产品为中心”发展为“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主要对象。选择真正的客户,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行为才能为企业带来发展和利益最大化,这要求企业必须正确审视客户这项软资产的价值。随着会计制度日益成熟与完善,企业应将其所拥有的客户资产予以披露,不仅有利于外部报表使用者进行正确决策,为企业利用客户资产的优势吸引潜在投资者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在客户资源
电信业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产业,与其他产业乃至国民经济都有很强的关联性,但由于其独有的技术、经济特征,也是长期受政府管制的产业。电信业管制制度及管制政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政府部门和电信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当代经济管制理论正在从强调传统的政府干预为主向放松政府管制、引入市场力量的方向演变。本文回顾我国电信业的政府管制改革历程,并利用产业组织分析中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人们的旅游消费方式有所转变:开始由长距离旅游向中短途旅游转变;从追求旅游景点名气向追求旅游质量转变。短线旅游、乡村旅游等城市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