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鄭珍是《說文》學史上重要的新補新附研究者。《說文逸字》是鄭珍《說文》研究成果中重要的一本補逸專著,也是補逸《說文》的第一本專著。《說文逸字》一書旨在恢復許書原貌,探尋《說文》原本。該書問世以來,評價褒贬不一。我們需要給其研究一個準確的定位和中肯的評價。本文對《說文逸字》進行全面研究,對鄭珍的學術思想進行分析,利用現有資源充分挖掘《說文逸字》中所包含的學術價值,對《說文逸字》的成就與不足做出評價。同時本文嘗試以鄭氏《說文逸字》爲基點,討論學術史上《說文》的逸字研究的狀態,對鄭珍學術研究中的繼承和發展進行溯源和追蹤。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選題的緣由,逸字的定義,前人對逸字和《說文逸字》的研究綜述,本論文研究的目標、意義及方法。在名家輩出的清朝,關於《說文》文本校勘、注釋、體例及部首等方面都有創獲。其實,從李陽冰開始到大小徐、再到段王(段玉裁、王筠),各家提出各自補逸《說文》的見解。直到鄭珍,才有了第一本補逸《說文》的專著《說文逸字》。補逸之作雖非嚴謹的校勘著作,但也是《說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學术史和學理來說都有研究價值。第二章分析了鄭珍所處的學術背景,總結了其生平,對他的著述做了綜述。鄭珍著述頗豐,所撰涉及經學、文學、史學等諸多方面,對小學也有專門研究。鄭珍生活的時代,正是漢學與宋學交融的時候,此時《說文》學興起,各種版本《說文》刊刻並流行開來。而鄭珍受家學和師承的影響,先受宋學、後受漢學影響,又仰慕江戴之學,對《說文》有專門研究,考據與義理並重,相互闡發、極富創見。《說文逸字》成書於1858年,現存咸豐八年刊刻本和光緒四年王懿榮校勘本。鄭珍著《說文逸字》的目的有三:一是刊謬正俗、補正譌脫,二是以字通經、以經讀字,三是正大小徐之謬、補段說之不足。第三章分析了《說文逸字》的主要内容。第一節對鄭珍所補字頭進行分類,統計出正篆一百零七文,重文五十八文,其中古文三十一文,籀文七文,或體二十文。第二節討論了鄭珍補逸字的方法:以眾本《說文》補逸,以許補許,以文獻徵引材料補《說文》,以小學理論補《說文》,運用古文字材料補《說文》。第三節討論鄭珍利用各版本《說文》對大徐本《說文》的校訂,對清段玉裁、錢大昕、錢坫等諸家校勘《說文》進行探討,也對《說文》的體例及他書引《說文》的體例有所討論。第四節是《說文逸字》中相關文字理論的研究,主要討論了《說文逸字》中的六書観以及對鄭樵、戴侗等文字觀的繼承。第四章對《說文逸字》全部字頭進行逐個考辨。本章以《說文逸字》字頭爲序,根據前文對逸字的定義逐字下按語,旨在利用各種《說文》異文材料、補逸的方法和界定、許書的體例逐條研究分析《說文逸字》的補逸結果,判定是非。第五章總結了《說文逸字》的成就與不足。我們對《說文逸字》内容進行評定,將《說文逸字》與補逸之作比較、與《說文》校勘著作比較,分析了《說文逸字》的成就與不足。鄭珍有不足之處,比如不明許書體例、理論比較薄弱、排斥俗字等等。而且鄭氏所補之字大多不是逸字,補字也有遺漏。總體來說,相對其他補逸《說文》的著作而言,鄭珍補逸《說文》,補字的方法得當,考辨的内容條理清晰、來源明確,辯證地繼承前人之說。《說文逸字》是一本水平較高且具有學術價值的《說文》補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