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象人”一词是古代肖像绘画的早期称谓。“象人”说远溯先秦之“俑”,是从指称刻木为人而逐渐移身至肖像绘画的词语。从现有文献看,绘画“象人”说的流布至少在南朝与盛唐两百余年间,其后逐渐式微。“象人”是一个朴素而意蕴深刻的肖像概念,不仅蕴含“像”与“人”的关系,而且体现“像”与“人”交互的历史演进。顾恺之“传神”理论的提出,意谓肖像画成为对个体生命的深描,并以此奠定了中国古代肖像画的美学高度。“传神”是六朝“象人”的观念视野,“象人”是古代肖像绘画形态的正式建立。六朝肖像画又提出“生人”与“悟对”的言说,这些词语与“传神”同样重要,且相互阐释,这是以往所忽视的。“生人”指涉对象与成像,这个“生人”体现出肖像绘画摆脱先秦灵魂崇拜与汉代道德表旌,开始进入生命实对与生命呈现的审美表现,“生人”与“传神”是六朝肖像绘画新眼光的标志。因由“生人”的肖像意图而生成“形”与“神”的审美观照及生命读解,“悟对”则是六朝“象人”的方法描述,也是对“以形写神”的诠释。本文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历史动态以及肖像画历史形态的阐述,试图揭示出六朝“象人”关于“生”的成像意图、成像方法与成像形式。六朝“象人”以“生人”身心征候为表现意图,以“默识”为观察取象,以“背拟”为表现方法,以“气韵”为肖像增益,以“体态动姿”为肖像形式,这是不同于近古所流行的朝服大像式的肖像绘画。另外,本文还阐述了六朝绘画两种“写神”观念的生成与流播,这是影响后世理解“传神”本义的要处。唐代以后,“写真”逐渐替代了“象人”的称谓,“象人”是“写真”、“传神”的前概念。古代肖像画的研究,以“写真”、“传神”居多。宋人郭若虚是古代首个也是唯一诠言“象人”者,今人则多曲说“象人”词义。“与生人相对偶,有似于人”,贾公彦对“象人”的解释贯通古今。六朝“象人”对先秦“象人”的移用,不仅是称谓的传写,更是概念内涵的传演。肖像画无论怎样演变,都不逃“像”与“人”的“对偶”和“相似”的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