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缓释性能的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ei1989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考察离子交联法制备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纳米粒的有效性;探讨制备工艺参数;了解体外释药性能。   方法:   以左氧氟沙星作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左氧氟沙星-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对影响纳米粒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性能的工艺参数如壳聚糖溶液浓度,TPP溶液浓度,CS/TPP质量比,药物投料比进行研究,初步优化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的粒径、表面形态等理化性能进行表征,检测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情况。   结果:   根据初步的优化工艺制备的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55.7nm,多分散系数为0.808,包封率70.5%±2.3%,载药量16.8%±2.5%。扫描电镜下观察所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呈球形,外观形态饱满,球体表面光滑,球体之间无明显粘连,且分散性良好。体外释药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壳聚糖纳米微粒具有体外缓释作用,3h内释药20.6%,24h释药64%,72h释药78.8%。CS/TPP质量比一定的条件下,壳聚糖纳米粒粒径随着CS浓度和TPP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将CS/TPP固定在6:1,当投料比(CS/LF)在2:1~1:2范围内,微粒载药量随着左氧氟沙星药物投放的增加而增加,包封率随着左氧氟沙星药物投放的增加而减少。   结论:   1.利用离子交联法能成功制备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纳米粒。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的考察,明确其对壳聚糖纳米粒表面性能、载药量及包封率的影响趋势,为今后进行正交试验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2.经初步工艺优化制备的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具有一定的药物缓释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Manual Small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MSICS)后1天、1个月及3个月的角膜滞后性(Corneal Hysteresis,CH)、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