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1977年首先提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应对不同环境的需求或面临新环境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它是一种概括化的自我效能信念,能在较为广泛的情境中对个体的行为进行预测。目前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特殊领域。而且针对提高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干预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考察它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并制定出提高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团体方案,不仅有助于丰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研究,同时对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的:通过了解医科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的现状,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二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制定提高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团体方案提供依据;制定相应的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团体方案,研究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对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1.基线调查:以山西医科大学2008级612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大学生社交焦虑量表的测查,分析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的现状。2.干预实施:从参加基线测查的612名新生中,招募愿意参加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团体辅导的学生,经筛查有60名新生入选,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60名新生分为干预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干预组的学生实施6次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团体辅导,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预内容从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四因素入手。3.效果评价:干预结束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自我效能感、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复查和自编主观问卷、团体满意度问卷测查,通过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测量值,来判断干预效果。结果:1.基线调查结果:1.1医科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男生2.55±0.53,女生2.44±0.53)显著低于全国普通大学生常模水平(男生2.69±0.57,女生2.55±0.53);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学生干部比非独生子女,非学生干部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在城乡、是否单亲、是否少数民族方面无显著差异。1.2医科大学新生社交焦虑水平(TA 24.38±6.82,SIS 17.34±4.98,SIC 15.03±4.12,SAI 56.75±12.90)显著低于中国大学生常模水平(TA 25.03±6.94,SIS 19.77±4.72,SIC 16.62±4.45,SAI 58.32±11.89),其中男生TA水平高于女生,来自农村、非独生子女、非学生干部比来自城镇、独生子女、学生干部的社交焦虑水平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而在是否单亲,是否少数民族方面无显著差异。1.3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2.干预效果评价2.1干预结束后,干预组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2.2干预结束后,干预组大学生社交焦虑总分,TA、SIC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3干预结束后,干预组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社交回避分量表得分、社交苦恼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基线调查结果显示,医科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普通大学生常模水平。本次的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团体辅导在研究对象的选择方面,采用了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干预内容方面,采用了游戏为主,理论、讨论、课后反馈等为辅的方式,旨在提高干预实施的实用性和推广性。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到显著提高,而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则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