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瓦尔登湖》汉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xww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主体性是目前翻译研究的一个热点议题。虽有诸多著作论及译者主体性,但大都没有把译者行为及功能放在关注的焦点上,更没有系统论述译者是怎样以其“中心地位”主导翻译活动的,而且也没有将其提升到理论层次(胡庚申,2003:283-291)。认识到过分强调译者权力会放大译者对译文的操纵,过分关注其他制约因素似乎又偏离了研究的初衷,胡庚申在达尔文“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并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2004:220-221)。徐迟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报告文学之父”,亦是一位硕果累累的翻译家。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中国社会思想体系发生重大变革的特殊历史时期,他不仅创作而且翻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刘爱华,2011)。本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视角出发,以徐迟版瓦尔登湖为例,分析徐迟如何通过他的选择和适应来体现其主体性。选择该译本的原因首先在于该译本在众多版本中最为受欢迎,我国知识界和读者大多是通过徐迟了解了梭罗及其瓦尔登湖(徐鲁,1995:42);第二,译者在1949年首次翻译瓦尔登湖之后又先后在1982年和1993年细加修订了两次,译者的每一次修订无不体现出其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和适应。鉴于此,本文作者把徐迟对瓦尔登湖的整个翻译过程划分为源文本选择阶段,翻译阶段和修订阶段,并应用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探讨译者在不同阶段的主体性,旨在指出他在源文本选择阶段的主体性体现在他选择译本时面对内外部需求所作出的适应和选择—即对自己心理生态环境(徐迟的个人兴趣和双语双文化能力),和外在社会文化环境(出版商及文学发展的需要)的适应和选择;在翻译阶段,其主体性主要体现在翻译过程中他对文化维,交际维,语言维的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及对所采取的不同的翻译策略的适应和选择之中;在修订阶段,其主体性体现在他对能动的翻译生态环境及自我心理生态环境的主动性适应和选择之中。本文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框架讨论译者主体性,为该论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第二,本文对徐迟《瓦尔登湖》翻译过程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从翻译适应选择角度可以很好地解释译者主体性,也使我们对徐迟的翻译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运动的推进,反全球化运动也愈演愈烈,甚至其自身也全球化了。反全球化运动是一股相当重要的力量,是全球化运动的合理悖论。本文通过对反全球化运动的内涵、特点、
根据采用常规方法粉煤灰合成沸石(ZFAs)处理四堡和七格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的调研结果,ZFAs对低N、P浓度的二沉池出水的处理效果不佳。因为粉煤灰自身活性Si、Al不足以及含
中国山水画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文人的精神史有关。作为一种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表意系统,中国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结构形式,而每一种结构形式的出现都与具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逐渐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
对于简·奥斯丁的婚恋观,许多研究者认为,在爱情中,奥斯丁将物质看得更重,只要恋爱双方具有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他们的婚姻生活就会过得幸福美满。因此,奥斯丁的婚恋观更多地
目的:通过对郴州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流行状况、屈光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了解中小学生用眼行为和用眼卫生情况,筛选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探索防控近视的有效途径
目的(1)比较慢性疼痛患者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人格特征、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状况,分析对抑郁形成起主要作用的因素;(2)探讨慢性疼痛患者的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自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当前国际对气候问题也愈加重视,国际社会间就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展开一系列合作和探讨。学术领域内对于气候变化问题本身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
方孔微通道板(MCP)作为一种新型X射线波段光学成像系统,因其具有大视场、高分辨率、能够收集大量辐射并将其准直或聚焦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在MCP制作和加
酒类风味化学是酿酒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对于该课程的教学需不断的改革创新以满足酿酒工程专业的市场人才需求。本文结合目前贵州大学酒类风味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