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教育界便诞生出了“贯穿于课程的写作(writing icross the curriculum)"运动,随后70年代又陆续在课堂教育教学方面开始实拖"WTL (writing to learning)"的活动,即“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学习”。相继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美国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Mathematics,简称NCTM)先后制定了《数学教学专业标准》(《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ing Mathematics》)和《学校数学的原则与标准》(《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在两个“标准”中,都多次强调了数学写作(数学日记也在数学写作的范围内)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同时也强调说,数学写作也是一种可以构建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工具。在中国,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开启“数学写作”的热潮,但是早期的数学写作是以“数学日记”“数学周记”“数学作文”“数学小论文”等形式出现。2001年,马岷兴申报的《“数学作文”理论与实践探究》被确立为四川省省级规划课题,与此同时,很多学校都开启了“数学写作”的全新数学教育教学模式,也得到的了中国教育界的重视。数学写作的出现也符合了中国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口头、书面的数学表达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在教学中应予以关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等。多数关于数学写作的研究表明:数学写作对课堂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并且对学生的数学反思、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认知等方面有影响,这样的研究多是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班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前测后测,或者通过调查问卷等研究方式得到研究结果。基于数学学困生一直是班级数学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研究时,往往会忽略这一类学生,所以本研究围绕“数学写作对数学学困生到底有没有影响”“在哪些方面有影响(具体在数学反思、数学解题、数学情感态度三方面)”等问题对数学学困生展开个案研究。运用文献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数学学困生展开为期两个月(共八次)数学写作的研究,通过对数学学困生前测和后测(两次测试卷内容一样)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以及在进行数学写作过程中对数学写作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本研究得到如下的结论:(1)数学写作对数学学困生在数学解题方面有一定的影响。(2)数学写作对数学学困生在数学反思方面有一定的影响。(3)数学写作对数学学困生在数学情感态度上有一定的影响。(4)数学写作对数学学困生在学习习惯上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