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城市社会整合研究是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进程为线索,侧重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城市社会整合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变革,着重探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构建城市新型社会整合体系的一些基本问题。 本文认为,社会整合主要是指社会组织运用各种手段促使社会成员和谐共处,增进社会一体化的过程。研究分析社会整合至少具有两个视角:一是从要素构成角度研究分析社会整合体系,一是从质、量、度角度研究分析社会整合体系。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城市,单位体制是社会整合的主体模式,社区整合发挥补充作用,社会整合行政化运作和过度整合。这种社会整合体系是奠定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一传统公有制经济、高度组织化的战略思想和革命组织模式以及城乡二元社会格局的基础上的。它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正负两方面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和公有制形式多样化及其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等等,中国城市社会整合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单位整合不再是城市社会整合的主体模式,政府组织的社会整合结构与功能显著调整,居民委员会在社会整合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大大增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整合功能开始凸显,社会整合客体的构成日趋复杂,整合手段逐渐从行政化手段向多元化手段转变,整合力度逐渐从过度整合向弹性整合转变。这就意味着原有社会整合体系趋于瓦解,新型社会整合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现实任务。 根据已经显露的端倪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我国城市新型社会整合体系应该是以社区整合为基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社会整合体系。其基本特征主要有:新型社会整合体系的最基本载体是基层法定社区,总体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合主体是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力量的有机统一,整合客体是多元利益群体或多元社会阶层,整合手段具有多元性。构建这一新型社会整合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效率与公平双赢、法治与德治并举、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相统一的原则。要把和谐社区建设作为构建中国城市新型社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