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蛋白酶(proteinase)、脂肪酶(lipase)、非淀粉多糖酶(non-starch polysaccharide enzyme,NSP enzyme),通过循环水饲养试验,研究三种酶制剂对黄颡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如下:1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体成分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1.23±0.02 g的黄颡鱼84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添加200、400 mg/kg蛋白酶,150、300mg/kg脂肪酶和50、100、300 mg/kg非淀粉多糖酶的添加饲料,记作Con、Pro200、Pro400、Lip150、Lip300、NSP50、NSP100、NSP300。饲养期56 d。结果显示,与Con相比,Pro200增重率增加4.5%(P>0.05),而Lip增重率有降低趋势(P>0.05),且末均重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降低(P<0.05)。各添加组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Pro200存活率最高,比Con提高9.6%,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Pro200、Lip150及NSP100、NSP300脏体比与Con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各添加组全鱼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ip150、Lip300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添加组血清血糖、白蛋白、总蛋白、尿素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200 mg/kg蛋白酶可以提高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但添加脂肪酶呈现相反的趋势。2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对黄颡鱼幼鱼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在上述饲养试验结束后,每重复随机选取15尾鱼采集血液制备血清,用于测定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各添加组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Lip300显著升高(P<0.05)。Pro200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Con(P<0.05)。各添加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NSP50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与Con(P<0.05),Pro200、Lip150、Lip300和NSP100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Con(P<0.05)。各添加组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Pro200、Lip150、NSP100显著升高(P<0.05)。各添加组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Pro400、Lip300、NSP50和NSP100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200 mg/kg蛋白酶、150 mg/kg脂肪酶、100 mg/kg非淀粉多糖酶可提高黄颡鱼幼鱼抗氧化能力。3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对黄颡鱼幼鱼化酶活性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束后,从采血后的鱼随机选取8尾鱼采集肝、胃、肠用于测定肝脏、胃、肠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Pro200、Pro400、Lip150、NSP100、NSP300肝蛋白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5%、1.6%、18.3%、14.2%、9.0%,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添加组肠脂肪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Pro400、Lip150、Lip300、NSP50、NSP100、NSP300胃淀粉酶活性均比Con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黄颡鱼幼鱼肝蛋白酶和胃淀粉酶活性。4饲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酶、非淀粉多糖酶对黄颡鱼幼鱼肠道形态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束后,从采血鱼随机选取4尾鱼采集前肠制作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并采集图像信息。结果显示,与Con相比,Lip300肌层厚度升高59.6%,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余各组肌层厚度与Con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NSP50、NSP300的皱襞高度与Con相比显著升高(P<0.05),且在NSP50达到最大值。NSP50、NSP100、NSP300前肠组织褶皱较为均匀完整。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提高黄颡鱼幼鱼前肠皱襞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前肠组织结构,其中以50 mg/kg添加水平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