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亚微米SiGe SOI MOSFETs的特性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mpjo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变Si/SiGe技术以其高载流子迁移率等优异特性受到广泛关注,但当前报道的应变沟道器件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1)制备应变沟道NMOS和PMOS分别要应用不同的应变材料,两者制备工艺不兼容,限制了应变沟道器件的集成化应用。(2)对于PMOS,Si cap的存在使栅控能力减弱,栅压增大时容易产生寄生的空穴导电沟道,影响了PMOS的性能表现。(3)应变沟道器件仍然是基于传统单栅结构,无法有效改善超深亚微米特征尺寸下单栅器件栅控能力下降等问题,制约了集成电路向更小的特征尺寸方向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提出了双栅双应变沟道全耗尽SOI MOSFET新结构,建立了栅长为25nm的新器件结构模型。总结了双栅器件的物理模型,为了保证模拟的精确性,对应变Si、应变SiGe的主要物理模型进行了修正。利用三维器件模拟软件ISE TCAD对器件单、双栅模式下的单管直流特性和CMOS瞬态特性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影响器件性能的因素,如Ge组分,背栅偏压等。对PMOS顶栅和底栅控制模式下的电学特性进行了模拟和比较。根据模拟结果,新结构能很好地解决上述应变沟道器件的三类缺点:(1)新结构把应变Si和应变SiGe结合起来,在沟道区形成双应变层,N管和P管采用完全一致的层结构,仅通过改变掺杂类型和浓度来实现,这样就解决了两者工艺不兼容的问题。(2)新结构有单栅和双栅两种工作模式,作为单栅应变沟道器件时,分别用顶栅和底栅控制上层应变Si和下层应变SiGe导电,与体硅沟道器件相比,NMOS和PMOS的驱动能力均有显著提高,CMOS瞬态特性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同时缩短了约一倍。对PMOS用底栅作为控制栅,栅控能力和驱动能力均优于顶栅控制,且消除了空穴寄生沟道的影响。(3)作为双栅应变沟道器件时,充分发挥了双栅器件栅控能力强的优点,能有效改善单栅器件在超短特征尺寸下性能退化的问题,其静态和瞬态特性在单栅模式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论文的最后一部分讨论了该结构的工艺实现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典型应变沟道器件和双栅器件及其制备工艺,给出了新结构的工艺实现流程,新结构在当前工艺水平下可以实现。
其他文献
目前,毛细管电泳芯片已突破其发展初期在加工技术和基本流控技术上的主要瓶颈,正在进入一个深化基础研究,扩大应用领域及深度产业化的转折时期。这就需要开发出一种实用的芯
铝栅工艺一直以工艺简洁高效而著称,主要应用于中低端消费类电子产品。随着其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加深,迫切需要将器件的沟道长度进一步缩小。但是沟道长度过短,工艺稳定性会变
DDS(直接数字合成)信号和基于DDS的调频信号被广泛用于电子通信设备和电磁兼容测试领域。学位论文第一、二章介绍了DDS技术的特点、典型应用、关键器件,说明了DDS技术的原理,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主要且重要的活动方式。传统课堂教学中最为普遍的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且被视为课堂提问的唯一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意识
本文通过研究分子准直动力学过程和电离过程,建立分子准直电离的动力学模型和量子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参数激光脉冲作用于不同类型分子的准直电离过程进行了数值
酷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CoolTek),是一家专注于移动通信和多媒体终端SOC设计的手机芯片方案提供商。近年来随着各种便携式视频播放器的出现,以及摄像功能在手持终端上的应用,
逻辑综合是将芯片设计的寄存器传输级(RTL)描述转化成为门级网表的过程,它是系统芯片从结构设计转向物理设计的重要步骤。在开始逻辑综合前,需要根据结构设计要求设置包括时
进入21世纪,现有的平板显示技术,即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场发射显示器(FED)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显示设备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作为新
消失模铸造作为一种精确成型技术,由于其诸多的优点,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铸造工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消失模铸造充型过程中,由于泡沫模样气化分解及与金属液之间的相互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传输的容量和速率正在持续稳定地提高,光纤通信系统对通信光源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一种新型的光纤半导体复合腔(FSHC)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