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这一概念由Bonny Norton首先在其文章“Social identity,Investment,and Language Learning”所引用,Block于2007年称Norton这篇文章与语言教学的社会文化转向一同视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研究的分水岭.Norton提议用Investment来替代Motivation来研究语言学习者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负责关系。”Norton在1995年提出Investment这一概念并不把语言学习者视为一种非历史性的、线性的,与之相反而是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和多重的欲望。在多年的关于投资和语言教育的研究基础之上,Norton提出了“投资模型”理论,在该模型中,投资处于最核心的地位,三个分支分别是身份认同、资本和意识。过去的20多年Norton的理念不断跟新,现在”投资“这一概念已然成为了语言教育中的最基本的部分。(Cummins,2006;Kramsch,2013;Miller&Kubota;2013;Ortega,2009;Swain&Deters,2007).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试图探索语言学习者与目标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英语的学习语境之下比如说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SLA)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比如Norton(1995)的“社会认同,投资与语言学习”,Ingrid Piller(2002)的“被误认为母语说话人:二语学习的认同与成功”以及Emily J.Farrell(2008)的“协商认同:移民与归属的篇章”等等。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研究是在汉语的语境之中进行的。因此本文以Norton的“投资模型”为理论框架,目的在于探讨云南五所高校的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投资情况。本研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数据处理软件SPSS18.0处理收集来的数据。以Norton的研究为参考,该研究采用了一个问卷调查和访谈。而与Norton的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的问卷是经过修改并且适用于汉语学习者以及汉语学习的语境。质性的研究方法如访谈可以提供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详细的投资情况,问卷调查呈现了泰国学生的大致情况,例如他们的态度、看法、好恶等等。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全面。SPSS即社会科学软件统计包,被用于进行数据的深度处理,并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本研究表明首先绝大多数的泰国留学生对于中文和中文的学习持积极的态度。尽管众所周知,汉语学习非常困难,但是这些泰国学生均认为汉语学习是一种非常急切的需要。其原因在于为了以后找到好的工作或者是方便在中国旅行等。正如金海云在2013年所称,全球化以及“一带一路”的倡议催发了汉语学习的热潮,因此汉语成为与数不尽的说汉语的人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第二是泰国留学生对于中文和中文学习的意识随着每个人的个人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些泰国留学生抱怨说在泰国当地学习汉语非常麻烦,到了中国之后几乎所有的泰国学生都认为来自云南5所高校的教师都能恰当地处理中泰的文化差异,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学生有种在家的感觉。第三,在泰国和中国两种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下的身份认同各有所不同。所有的泰国人尝试像中国学生那样思考和做事。不同场景下的身份认同变化帮助这些外国学生更好的融入当地的社会。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为研究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候的投资情况创造一个研究的先例,为在中国的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