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瘀颗粒的药学部分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小檗碱提取量和干膏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中药新药健脾化瘀颗粒的提取工艺;并对该制剂成型工艺进行考察,优选出最佳成型工艺;通过质量标准研究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简单、快捷的质量控制方法,制定健脾化瘀颗粒的质量标准;同时在质量标准可控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稳定性考察以及急毒试验。   方法:(1)采用正交试验,以L9(34)安排正交表,以小檗碱提取量和干膏量为指标,以提取时间,提取溶剂用量以及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优选出健脾化瘀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2)采取湿法制粒,将提取液浓缩至一定浓度的清膏,加入适量辅料混合均匀,然后制粒。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辅料的用量、润湿剂的浓度等,从而确定最佳成型工艺。(3)鉴别实验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所有药材进行鉴别,从中筛选出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在相应位置显示相同颜色斑点,且阴性制剂无干扰的纳入质量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君药黄连中小檗碱的含量。(4)采用恒温恒湿留样法,进行初步稳定性考察。(5)24小时内给药3次,测定最大受试药物量。   结果:(1)健脾化瘀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2)颗粒最佳制备工艺为将水煎液浓缩成清膏(相对密度为1.30~1.35(60℃)),辅料为0.5%甜菊糖(相当于清膏量)与三倍的糊精,润湿剂为75%的乙醇。(3)薄层色谱法可对黄连、黄芩、郁金、薤白、薏苡仁进行鉴别;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盐酸小檗碱在0.0684μg~0.4788μg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9%,RSD(%)为1.09(n=6)。(4)考察了中试上市包装的三批健脾化瘀颗粒的初步稳定性,经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注册质量标准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颗粒剂项下规定,结果表明初步稳定性良好。(5)运脾化浊颗粒灌胃给予ICR小鼠后,测不出LD50,测得最大给药量为114g颗粒剂/kg,相当于67.26g生药/kg。   结论:完成了新药健脾化瘀颗粒的提取工艺,成型工艺,质量标准和初步稳定性研究。该工艺将药材全部采用水煎煮,保持了原汤剂的特色,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使小檗碱提取量和干膏量指标达到最合理值。颗粒剂的制备克服了汤剂体积大、容易变质霉败的缺点,且易运输和贮存,并可掩盖某些中药的苦味,患者乐意服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简便、准确鉴别方中药材和测定小檗碱的含量。稳定性试验表明本品六个月内稳定性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对清开灵注射液针对临床应用较多的脑血管疾病、肺炎、肝炎的疗效进行评价,同时结合经济性评价和其他社会属性评价以及搜集清开灵注射液的
结晶釉是一种土与火的缠绵,是用来装饰瓷器、精陶的一种别有风味的艺术釉,是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结晶釉形成于高温下釉料中金属的饱和溶液在缓冷过程中析出的晶体密集形成线状、点状、斑块状、花朵状等形态。远在唐代,就有了结晶釉的萌芽;宋代建窑、吉州窑和北方瓷窑烧制的铁黑釉结晶,黑釉上半露银白色如兔毫状的细丝,称“兔毫”、银灰色光泽的小圆点称“油滴”、还有玳瑁斑、鹧鸪斑、铁锈花等多种结晶釉,被认为世界上最早成
常用中药柴胡(Radix Bupleuri)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其来源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和狭叶柴胡(南柴胡,B. scorzonerifolium)的干燥根,对治疗流感、发烧、肝炎、疟疾和月经不调有明显疗效。全世界已报道的柴胡属植物约有150种,我国分布42种、17变种、7变型。据调查,其中有36种(变种、变型)在不同地区和市场作为柴胡使
目的:通过对何首乌18批不同产地样品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差异性化学标志物的筛查和半定量分析,为何首乌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参考。  方法:⑴运用UPLC技术,测定18批不同产地的
多数药物不能或很少透过皮肤,难以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使药物经皮吸收制剂只能用于少数药物。天然来源的中草药挥发油类以其促渗效果强、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备受关注,已成为
采用传输矩阵法对两端对称负折射率缺陷复合光子晶体结构[D(AB)mD]N的透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N=2时,该结构透射谱的禁带出现两个完全共振透射峰,当N增加时,每个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