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线材直接轧制过程温度均匀性控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严重,为此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在此背景下,东北大学对我国处于早期萌芽状态的直接轧制技术进行了理论化研究,开发了棒线材免加热直接轧制工艺并将其成功的应用到棒线材生产现场,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与此同时,该技术也有其需要完善的技术问题,例如连铸坯头尾温差大、开轧温度较低、连铸和轧制衔接刚性大等,本文就棒线材直接轧制工艺下连铸坯头尾温差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棒线材直接轧制工艺下连铸坯头尾温差控制策略,从而为棒线材直接轧制工艺生产高品质钢材提供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某棒线材直接轧制现场工艺参数及设备参数,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棒线材直接轧制工艺下连铸坯的传热差分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自带的M语言编写了连铸坯温度场程序。将温度场模拟结果与现场采集的拉矫机入口及出口的连铸坯温度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连铸坯差分模型能够较好的指导现场生产。(2)分析了棒线材直接轧制工艺流程中保温罩对连铸坯温度场的影响。基于现场保温罩实际设备参数,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保温罩的传热差分模型。采集了现场保温罩内外表面温度,将其与保温罩温度场模拟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保温罩温度场模型能较好的反映现场保温罩温度变化。(3)探究了直轧工艺流程中不同辊道(切前辊道、切后辊道、输送辊道、快速辊道)所增设的保温罩内表面温度与连铸坯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在直轧工艺流程特定位置增设保温罩后连铸坯的温度场模型。将温度场模拟结果与现场采集的快速辊道入口处连铸坯头尾温度进行对比,表明模拟结果符合实际结果。(4)基于棒线材直接轧制工艺流程中连铸段及运输段连铸坯温度场的模拟,提出了连铸坯进入粗轧机之前头尾温差的控制策略,包括提高连铸机拉速、合理增设保温罩以及快速辊道出口梯度冷却。
其他文献
对居住建筑能耗实行精准、有效的预测是居住建筑节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也能为建筑能耗管理提供参考指导的方向。本文针对北京市某小区居住建筑供暖系统能耗进行研究,利用系统的运行数据、当地的气象数据以及建筑能耗数据建立基于SOM-BP神经网络的居住建筑供暖系统能耗预测模型,并通过异常值处理、特征选择等手段对模型进行优化,从而提升其预测性能。原始数据集中的系统运行数据通过居住建筑供暖系统采集获得,当地气象
电解锰渣(EMR)是利用锰矿石在生产电解锰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酸性废渣,属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EMR的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其含有的重金属离子浸出后会对周边水体产生污染。为提高EMR的综合利用率,促进其资源化利用进程,研究采用强碱改性+超声辅助+加热活化的复合改性方式对EMR进行改性制备电解锰渣吸附剂(M-EMR)。探究M-EMR对于Cu(Ⅱ)、Zn(Ⅱ)、As(Ⅲ)、Cd(Ⅱ)、Cr(Ⅲ)、
第一部分:非致死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目的】1)通过非甲基化CpG DNA片段反复刺激Toll样受体9构建非致死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小鼠模型;2)检测模型小鼠中程序性坏死现象。【方法】8周C57/BL6小鼠随机分组,每组3只,实验组分别于第0、2、4、7、9天经腹腔注射2.5ug/g小鼠体重非甲基化的CpG DNA片段,对照组腹腔注射200ul PBS溶液。第9天处死取材,取全血送检血常规。采集各组小鼠脾
研究目的: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症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严重出血性疾病.本研究旨在明确FⅩⅢD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情况,为患者提供系统的临床咨询,并明确一种新的基因突变的致病机制。研究方法:(1)通过常用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测说明该病的的临床特征,并特别使用了凝血酶生成实验进行检测;(2)应用二代测序明确突变位点,并用sanger测序法验证;(3)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突变位点的潜在致病机制;(3)通过mini
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合金。研究表明,原子在高熵合金中的扩散速率要远低于传统合金。高熵合金的这种迟滞扩散效应使得高熵合金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抗氧化性,并有助于在高熵合金基体中形成纳米晶。高熵合金中的原子扩散行为也对理解高熵合金的凝固、相变、回复及再结晶等过程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高熵合金的扩散行为研究还十分有限,人们对其扩散机制还缺乏深入理解
轴类零件作为保障机电装备平稳运行服役的关键核心部件,其结构复杂,服役工况苛刻,表面应具备高硬度、高耐磨以及内部强韧匹配性能。采用直接激光沉积(Direct laser deposition,DLD)技术可实现复杂零件快速成形,赋予其优异性能的同时简化生产流程,最大限度提高材料利用率,已成为先进制造领域标志性技术之一。轴类零件多由合金钢制备,然而DLD合金钢组织以非平衡相变产物贝氏体为主,其形貌以及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因其质量轻、柔性好,且与电极材料接触良好、界面阻抗小,成为开发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乃至高柔韧性电化学器件的潜在材料,近年来获得了广泛关注。但因其离子电导率低、力学性能差等缺陷也成为限制其进一步商业化的关键问题。通过交联、共混、共聚等手段组成聚合物的复合体系有可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对聚合物中的离子导电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从原理的角度阐释上述问题的解决策略;随后
γ-TiAl合金由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及汽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工业上,人们广泛采用粉末冶金等技术来制备合金零部件。作为原料的TiAl合金纳米粒子在工艺过程中的热稳定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对成品的组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这就使得研究合金粒子的热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基于嵌入原子势模型的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了不同尺寸的TiAl纳米合金粒子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双TiAl纳米合金粒子体系。将
目的约80%的胰腺癌病人存在糖耐量异常或者糖尿病。伴发糖尿病的胰腺癌病人与不伴发糖尿病的胰腺癌病人相比,其肿瘤体积更大,总体生存期更短。说明高糖微环境与胰腺癌病人的预后相关,但其对胰腺癌进展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明确。本论文通过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对胰腺癌细胞糖酵解的影响,并检测胰腺癌细胞内acetyl-Co A和ACLY水平,组蛋白乙酰化、Bmi1、UPF1和HK2等变化,探讨高糖微环境对胰腺癌的影响
【目的】探讨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规范化管理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协和医院2014-2017年初诊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且自确诊起开始服用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昕维,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的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价治疗3、6、12、18个月时的疗效与安全性及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结果】入组患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