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抗心律失常药致国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病例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ror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于QT间期延长的基础上,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致命性心律失常,临床死亡率很高。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诱发QT间期延长以致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这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一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能导致此类不良反应,其隐蔽性更强,虽然发生率低,但是由于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数量巨大,所以相关的病例数量也相当可观,而且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本文通过对国内报道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国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   方法   通过检索1994-2010年CNKI全文数据库与VIP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国内有关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导致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报道及系列病例报道,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   结果   本研究纳入121篇文献,共172例病例。国内病例中导致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共有48种。在172例病例中,抗牛素致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31例,占18%,抗真菌药26例,占15.1%,抗疟药5例,占2.9%,抗组胺药33例,占19.2%,抗抑郁药11例,占6.4%,抗精神病药14例,占8.1%,抗癌药6例,占3.5%,胃肠动力药2例,占1.2%,中药23例,占13.4%,其它类21例,占12.2%。女性病例较男性多见,女性:男性为2.25:1。合并低钾血症92例(48.3%)、低镁血症26例(15.1%)、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39例(22.7%)、缓慢性心律失常51例(26.6%)、各种器质性心脏病34例(19.8%)、肝肾功能不全78例(45.4%)、药物过量63例(36.6%)、合并用药13例(7.6%)。   结论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国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种类较多,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组胺药与中药所占比例较大,女性较男性多见,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缓慢性心律失常、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以及药物过量、合并用药是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可疑的诱发因素。  
其他文献
前言: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一般指原发于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癌,不包括肝内的胆管细胞癌、胆囊癌和壶腹部癌,根据肿瘤的部位,肝外胆管癌又分为上段胆管癌(
目的:HATCH评分可用于评估房颤进展,包括年龄、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力衰竭、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五项因素。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患者的HATCH评分
目的应用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别和钡餐检查后存钡高度和宽度的差别,来评价气囊扩张治疗的有效率。分别比较钡餐检查后1分钟,5分钟的存钡高度和宽度与症状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