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结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达中国家中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在我国虽然发病率并不是很高,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尽管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上有明显的提高,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不足60%,死亡率仍在增加,找到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靶向治疗是目前新发现的新的治疗方法,其特异性的针对肿瘤细胞作用,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所以开发靶向治疗药物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1.选取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及HT29进行培养。2.通过反转录方法、SDS-PAGE测定结肠癌细胞株中C35mRNA、蛋白是否表达。3.MTT法检测辛伐他汀的抑制作用。4.real-time PCR检测C35基因mRNA的表达。5.Westen blot检测C35蛋白用药前后表达差异。研究结果:1.反转录后测得C35基因在细胞株表达,并将所得产物纯化进行测序,结果通过与blast对比确定该表达的基因为C35基因。用全蛋白提取试剂盒提取结肠癌细胞蛋白,SDS-PAGE测得在12kDa处有蛋白表达。2.抑制率与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随着时间的增长和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率也在逐渐增大。3.被辛伐他汀作用后细胞株中C35mRNA是未被作用的的1/8-1/20,说明被辛伐他汀作用后C35mRNA表达降低,结果具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4.被辛伐他汀作用后细胞株中C35蛋白条带与未被作用的相比呈明显呈减弱趋势,相对蛋白灰度统计分析P<0.05,说明被辛伐他汀作用后C35蛋白表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早期实验证明,C35mRNA、蛋白均在结肠癌中高表达,且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是监测结直肠癌发生的一个新的重要靶点。辛伐他汀可以有效地作用于该靶点并使肿瘤细胞凋亡,给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