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对传统物质形态造成的巨大破坏是有目共睹的
事实。作为一种已经存在的现象,人们应当如何理解和解释它?是一味地指责和
排斥,还是冷静地分析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表面的城市形态的演变不能仅仅从物质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物质的东西都是
人类活动的产物,都受到人类意志的影响。城市地图不止是对城市的记录,而且
是对城市的评价。它的具象性真实地模拟客观存在的城市形态;它的抽象性体现
了地图绘制者对城市的态度,而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大量地图则把我们的视野从今
天拉回到到漫长的城市发展史中去,帮助我们从传统中寻找城市现象的依据。
制图技术影响着地图的具象性和抽象性。一般来说,它越是进步发达,地图
的描绘就越接近真实,而人类主观态度的传达就越模糊。然而,地图的绘制技术
只是改变地图形式的手段,形式背后所蕴涵的意义才是一切变化的起因,这些意
义是通过地图形式的认知功能反映出来。地图的认知就是具象的城市形态经过人
类思维的反刍转化成抽象的图形符号,并在图纸上表达出来的过程。认知的方式
反映了某一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城市的态度。从这个角度分析,二维图纸和三维
城市的物质形态演变就都不再是单纯外在的显现,而是具备了内在的原因。
东西方城市发展的不同轨迹正是不同态度的直接体现。而本文的目的是要立
足于中国城市自身的发展性格来看待今天它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积极地寻
求答案。
关键词:城市地图,城市形态,建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