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图下的城市——由城市地图的比较探讨影响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的观念因素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c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对传统物质形态造成的巨大破坏是有目共睹的 事实。作为一种已经存在的现象,人们应当如何理解和解释它?是一味地指责和 排斥,还是冷静地分析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表面的城市形态的演变不能仅仅从物质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物质的东西都是 人类活动的产物,都受到人类意志的影响。城市地图不止是对城市的记录,而且 是对城市的评价。它的具象性真实地模拟客观存在的城市形态;它的抽象性体现 了地图绘制者对城市的态度,而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大量地图则把我们的视野从今 天拉回到到漫长的城市发展史中去,帮助我们从传统中寻找城市现象的依据。 制图技术影响着地图的具象性和抽象性。一般来说,它越是进步发达,地图 的描绘就越接近真实,而人类主观态度的传达就越模糊。然而,地图的绘制技术 只是改变地图形式的手段,形式背后所蕴涵的意义才是一切变化的起因,这些意 义是通过地图形式的认知功能反映出来。地图的认知就是具象的城市形态经过人 类思维的反刍转化成抽象的图形符号,并在图纸上表达出来的过程。认知的方式 反映了某一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城市的态度。从这个角度分析,二维图纸和三维 城市的物质形态演变就都不再是单纯外在的显现,而是具备了内在的原因。 东西方城市发展的不同轨迹正是不同态度的直接体现。而本文的目的是要立 足于中国城市自身的发展性格来看待今天它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积极地寻 求答案。 关键词:城市地图,城市形态,建造观
其他文献
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全国的建筑节能工作由北向南相继推进开展。我国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适应该地区的建筑节能技术相对滞后,仍需要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厦门
传统聚落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随着聚落所处历史地理环境的不尽相同,聚落的空间形态也出现了具有地域性的特征。然而,随着社会日益进步,城镇化程度的提高,这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闲暇生活的丰富,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不断增长,游憩日益成为城市的一项重要功能。然而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各种游憩设施
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代表。历史风貌区作为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以其独有的环境特色和自然风貌共同展现了区域历史渊源,塑造了城市精神
城市化进程在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随着休闲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以及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休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城市休闲空间作为承载城市休闲行为的
本研究从现代都市环境中历史建筑周边空间面临的问题出发,首次提出“历史建筑场”的概念,旨在探索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空间环境的整体性设计方法,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周边空间环境的
社区是组成城市的基础单元,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基本点之一。而地处城市化矛盾较为集中的城市边缘区的社区,它的发展更是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城
随着社会进步,机动交通在城市中的地位日渐高于步行交通,它虽便捷却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除了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机动交通还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环境质量,行人的
西安作为我国首批评定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底蕴深厚。小雁塔历史片区位于西安市文物古迹遗产丰富的碑林区的中心地带。片区内的荐福寺小雁塔在1961年便成为国务院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