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oronoi图的行人流微观仿真模型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各类购物中心、体育场馆、影剧院、交通枢纽等步行设施内的行人聚集和换乘活动日益频繁。如何优化和提升常态下行人的移动效率会切实影响到每个行人的出行体验和生活幸福获得感。在各类行人步行设施中,行人移动效率易受人群组织管理和设施空间设计和布局的影响。步行作为最基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行人动力学需要综合交通工程、统计物理、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安全科学、系统科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来开展;其常用的研究手段主要包括:基于行人微观行为特征的仿真研究和基于行人移动特征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行人流在通过空间瓶颈、直通道、L型通道等构成大型步行设施的基本单元时,由于其自身的绕行、跟随、偏移、转弯等基本微观行为,会涌现出瓶颈前人群聚集、行人拉链效应、转弯区域隐形瓶颈等宏观现象。通过对行人流微观行为与宏观特征的研究,挖掘行人流宏观现象特征的生成机理,有助于指导行人步行设施的空间布局设计与人流组织管理,从而提高行人的移动效率,实现行人步行设施利用的最大化。本文以非恐慌非拥挤状态下通过空间瓶颈、直通道、L型通道的行人流为研究对象,基于Voronoi图的空间不规则划分等几何特征,构建行人流微观仿真模型,分析研究行人绕行、跟随、偏移、转弯等基本微观行为,探索基于仿真的瓶颈前“扇形”排队、行人拉链效应、转弯区域隐形瓶颈等宏观现象的生成机理,建立行人个体微观行为特征与群体宏观特征之间的联系。本文主要开展如下研究:(1)基于Voronoi图构建了一种新的启发式行人流微观仿真模型基于Voronoi图构建了一种新的启发式模型,来仿真非恐慌非拥挤状态下的行人流。该模型考虑了行人偏好和意愿需求的启发式规则,嵌入了行人动态空间需求,空间移动、绕行和跟随、微观防死锁、位置微调等机制。动态空间需求,被用于计算有效面积比;行人移动规则,避免了行人重叠和碰撞;偏好和意愿需求描述了行人绕行或跟随其他行人的意愿;在绕行和跟随规则中,提出了“可行区域”与“碰撞区域”的概念,以周围所有邻居的位置优化行人避让和绕行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在避免冲突和最小化绕行距离之间取得平衡;微观防死锁,避免了行人间的微观冲突;位置微调机制,避免了行人间的过度接近。该模型对有无障碍物直通道、单口疏散瓶颈等场景下的非拥挤非恐慌的行人动力学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再现了行人避让绕行单个或成组障碍物、跟随前方移动等微观行为,以及行人“成行”移动、瓶颈前“扇形”排队、障碍物前后“菱形”区域等宏观现象;在不同整体密度条件下,行人速度-密度关系与经验数据吻合;验证了低密度情况“绕行”有助于提高移动效率、高密度情况下“跟随”有助于保证移动秩序的现象。该模型融合了元胞自动机与社会力模型的优点,克服了元胞自动机模型空间划分固定与社会力模型移动“叠加”与缺乏主动绕行等缺点。(2)挖掘了步行通道内行人流拉链现象的生成机理以步行通道内的单向行人流为研究对象,从行人视野和步行空间的角度挖掘行人拉链现象的生成机理。提出了视野关注与视野遮挡的概念,用于描述行人视野内不同方向的关注度和被遮挡的区域,并分析了行人位置远近对视野遮挡的影响;利用个体局部密度,描述行人步行舒适度。提出了行人在步行过程中寻求视野最佳与步行舒适是产生拉链现象主要因素的假设,并用于指导行人流微观行为的仿真。(3)基于Voronoi图构建了考虑拉链现象生成机理的行人流微观仿真模型考虑中心行人视野内不同距离和方向周围行人对其移动速度的影响,对中心行人的移动速度进行修正,构建了行人速度修正模型,以适用于正常状态下非拥挤条件的行人流仿真,克服了传统社会力模型抖动性和重叠性的问题。基于行人拉链效应的最佳状态,提出了行人移动的偏移机制,以描述行人寻求视野最佳与步行舒适的行为,以获得行人移动的最佳位置;通过偏移意愿度和偏移规则,分别描述行人移动偏移的意愿程度与具体过程。模型仿真研究了不同通道宽度的单向行人动力学,仿真再现了行人移动的拉链现象,以及通道宽度越大拉链层次越多的特征;同时,与不考虑拉链效应相比,愿意偏移行人占比越大,越有助于提高通道内行人的移动速度、舒适度和空间利用率。(4)挖掘了L型步行通道内行人流转弯特征以L型步行通道内的单向行人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转弯区无障碍物、障碍物沿转弯区对角线布局、障碍物垂直转弯区对角线布局等实验场景,通过行人可控实验分析有无空间障碍物条件下正常状态行人流的移动轨迹、速度分布等行为特征。基于行人移动点,可以将L型通道分为垂直直行区域、过渡区域、转弯区域、水平直行区域四个部分。在过渡区内,行人向弯道顶点靠拢;在转弯区内,行人以弯道顶点为中心,以圆弧完成转弯行为,距离转弯中心越外围的行人绕行的弧长距离越大,越内侧的行人绕行的弧长距离越小,行人以较光滑弧线通过弯道,且在转弯区域会形成无人通过的“隐形瓶颈”和“弯道三角形闲置区域”。(5)基于Voronoi图构建了考虑行人转弯行为的行人流微观仿真模型基于L型通道内不同区域行人的移动特点,设计了行人在不同区域的移动规则。基于Voronoi图构建考虑行人转弯行为的速度修正仿真模型,并嵌入行人通过L型通道的转弯规则。通过该模型分别对有、无障碍物及非对称L型通道场景进行了仿真研究,模拟再现了行人的转弯行为,并分析研究了不同阶段行人速度与个体局部密度的分布情况。基于行人的移动行为,L型通道可以分为垂直直行区域、过渡区域、转弯区域、水平直行区域;行人在通过转弯区域时会形成“隐形瓶颈”和“弯道三角形闲置区域”。考虑行人转弯行为的仿真模型,可以模拟再现行人通过弯道区域时呈现光滑弧线的移动轨迹,行人移动的仿真轨迹线与实验轨迹线吻合良好,并能观察到“隐形瓶颈”和“弯道三角形闲置区域”现象;同时,行人依次通过L型通道的四个区域时,其速度分布情况与行人实验数据相吻合,呈现先增后减再增“波浪式”变化的特点。该仿真模型也模拟再现了由于转弯行为导致行人局部密度变化的情况,彼此印证了行人速度与局部密度变化的统一性。对“隐形瓶颈”的认知,有助于合理利用和设计L型通道转弯区域。
其他文献
与常规断面隧道相比,超大断面隧道在施工时,开挖步序繁多且单次开挖扰动程度更大,导致围岩稳定性更差,荷载释放周期更长且量值大,对支护结构需求程度更高。因此,科学的支护系统和合理的施工工法是该类隧道施工安全性的控制要点。京张高铁新八达岭隧道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配套工程,具有断面面积大(最大单洞开挖面积494.4m2)且围岩条件差等特点。依托该工程,针对超大断面隧道围岩施工力学响应特征及变形控制等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顺风车服务凭借着响应效率较高和出行费用较低的优点,开始在私家车用户中流行起来。与其他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相比,顺风车出行距离较长,且具有明显的通勤功能,产生的轨迹数据可以真实地反映居民出行特征,能够很好地刻画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复杂特征,进而帮助制定都市圈交通和空间发展策略,但是目前还缺乏基于顺风车大数据的实证研究。另一方面,顺风车出行比公共交通更加灵活,比私家车自驾出行更加节能,被认为是
为了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其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从目前情况来看,"二胎"的影响已经波及学校、班级。如笔者所在班,学生总数45人,自二胎政策实施后,班里陆陆续续已经有10多个学生增添了弟弟或者妹妹。而这些孩子表现出来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也越来越多。案案例例一一:嫉妒的爆发格格是二年级的孩子,记得在上一
期刊
涡旋光束因其相位特殊性及多维可控的矢量光场特性引起广泛关注。独特的螺旋相位结构,使涡旋光束在光通信、量子信息、光学操控、传感测量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然而,对涡旋光束的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难题,如其产生方案较复杂、传感领域中的应用较少等。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涡旋光束的衍射与散斑特性的相关研究,包括基于光纤和硅基波导的涡旋光束产生方法,涡旋光束经过光阑的
地铁车辆耐撞性设计作为保护乘员的最后手段,日益受到科研机构与制造商的重视。在目前地铁碰撞仿真研究中,仿真结果难以通过试验数据进行充分验证,而发生过的地铁事故为车辆耐撞性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案例。本文从北京地铁某次的碰撞事故出发,使用有限元方法对碰撞事故进行重现。通过比较实际事故与仿真分析结构破坏变形的相同点和差异点,讨论常数等效塑性应变断裂模型的局限性。针对在事故中发生断裂的不锈钢板材,进行材料
空芯反谐振光纤,以其空芯导光所带来的低延迟、高容量、低色散、低非线性、高损伤阈值、低散射噪声和其结构特点所带来的易制备、纤芯尺寸大、模场能量与材料交叠低等独特优势,为光纤通信、光纤传感、高功率激光传输及太赫兹波传输等系统瓶颈问题的突破,提供一个新的解决途径。因此,空芯反谐振光纤已成为特种光纤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本学位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单偏振空芯微结构光纤及在高精度小型化谐振式光纤陀螺
传统地面基站通信易受到障碍物的影响,路径衰落强,覆盖距离短。无人机通信是将基站搭载至无人机,为地面用户提供无线通信服务或为其它无人机基站提供中继服务的通信技术,具有灵活性和移动性的特点。无人机基站可灵活地利用直射路径,降低路径衰落,是目前提高通信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针对无人机基站能量受限的问题,将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与无人机通信结合,深入研究无人机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型、用户配对策略以及用户通信性能
随着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大城市高峰时期的轨道交通路网呈现区域客流过饱和,客流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为应对该问题,线、网协同的客流控制措施是缓解客流拥挤、提高安全运营水平和运输效率的有效手段。而现有客流控制措施所依据的客流分布及动态演化研究,未能充分考虑客流控制条件下客流分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大多数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在实施网络层的客流协同控制措施时,还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
随着市场需求形势日渐多样化和企业业务水平拓展,自备罐车已成为液态和气态危险货物的最常用运输载体,并且我国自备罐车的标准化生产、性能检测和申报使用已在公路、铁路和公铁联运等领域逐步规范成型。因此,关于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运输网络的优化研究具有鲜明的作用意义。考虑既有相关成果在研究内容上的空缺和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本文以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运输网络优化设计为目标,旨在为现代危险货物运输的先进策略制定和规
由于在密封性、隔音、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势,列车塞拉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铁路系统,尤其是高速铁路中。列车塞拉门作为乘客上下车的通道,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营效率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列车塞拉门故障不仅可能威胁到乘客的安全,甚至会造成列车延误。由于轨道交通的特性,可能造成很大的积压延误。但是,传统的故障维修或计划维护方法存在成本高、效率低、针对性差、维护不当等一系列弊端。因此,就铁路行业来说,对列车塞拉门进行故障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