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住有所居是国家和政府义不容辞的大事。近年来房价居高不下,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企业的宏观调控措施,如2011年央行就曾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提高了融资门槛,房地产企业融资陷入了困境,进入了融资“冬天”。而房地产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对百姓生活和经济增长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如何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进而实现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具有了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关于房地产企业融资的理论研究比较丰富,对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毕竟国情不同,文化不同,我国房地产企业不可能全盘照搬国外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地作出调整。我国房地产企业数量在几十万左右,而上市企业只有148家,这说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几乎是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这些中小型企业在资金实力、规模和信誉等方面都很欠缺,大多数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和担保,导致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惜贷”。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存在几大问题:一是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以银行信贷为主;二是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融资成本偏高;三是外资在房地产企业融资来源中占比极低;四是债券融资受到严格控制;五是信托融资受到限制;六是房地产金融创新工具稀缺。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可能真的要“重新洗牌”了。针对这些问题,论文首先从理论研究出发,主要涉及了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房地产企业与政府的博弈模型、信息不对称理论、优序融资理论、房地产企业的抵押模型。接着结合现实,针对房地产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融资渠道:一是以政府为担保的融资渠道。这种融资渠道要求房地产企业转变发展思路,与政府进行换位思考,从而真正理解政府密集调控的真正目的。通过帮助政府开发房地产项目来获得政府的担保,使得融资问题迎刃而解。二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融资渠道。这种模式在国外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在我国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三是房地产企业之间合作开发融资渠道。这对于各种规模的房地产企业都适用,小企业联合就成了大中型企业,这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融资问题。四是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融资渠道,它充分利用了资本杠杆,将资金来源范围不断扩大,给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投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