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设施与政治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非正式制度建设却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重视民族经济发展中文化的价值,合理利用和发展民族文化以更好地发展文化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推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共七章。其中第一章至第五章为理论研究,第六章为实地调研,第七章为对策研究。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民族习俗与文化生产力。民族习俗被定义为在一定社会中社会人群所约定俗成的、模式化了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形成的共同习惯。而民俗又可称为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是与民众所处的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在一个民族的生活中,习俗将饮食、衣着、居住、礼仪、节日、婚姻、丧葬等方面加以融合,构成了整体意义上的民族习俗。民族习俗有着集体性、地域性、稳定性与变异性、传承性与规范性的特征。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民族习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还有着重要的文化生产力性质,首先思想意识是以客观物质环境为基础生成和发展的,习俗作为客观的软环境影响着生产者的观念意识。其次,生产者各类行为受到既定的规则的约束和制约,约定俗成的习俗在客观上对生产者起着约束激励的作用。最后,习俗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是生产者发展利用的重要资源之一。由此可知,习俗生产力不仅是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文化生产力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2、习俗与经济的关联机制。习俗与经济发展存在着重要的联系,以其特有的方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一般而言,习俗主要有凝聚功能、激励约束功能、规范指导功能和评价功能。习俗有着相对稳定性、群众性和强制性、默认性、可塑性与模糊性的经济性特征,对投资、需求与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市场经济起着稳定市场经济运行、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市场经济行为、激励制度创新的正效应与消极的习俗以其固有的运行方式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固有的习惯性思维和强制性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创新活动、习俗非理性因素可能与客观的经济规律产生矛盾的负效应。3、民族习俗的非正式制度功能。习俗既然是非正式制度的重要因子,那么对习俗的分析就离不开对非正式制度的分析。非正式制度是与正式制度相对应的概念,其指的是对人行为的不成文限制,其中包括道德信念、习俗、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有着自发性、非强制性、广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其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非正式制度通过影响消费、投资、进出口等因素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而作用。非正式制度中民族习俗有着有助于建立和明确现代产权、有助于地方中小型企业的形成、有助于规范指导经济行为的经济价值。4、民族习俗的社会资本作用。民族习俗是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是有利于促进集体行动的规范与信任网络。它以社区与非政府组织为载体,是文化、非正式制度的延续。社会资本有着增值性、积累性、规模效应性、生产性、经济价值的可转让性等基本的资本属性,也有着无形性、社会性、外部性、投入和产出具有不平衡性等独特资本性质。民族习俗在多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减少信息成本。二、减少交易成本。三、节约制度执行成本。四、有助于解决“公地悲剧”。五、有助于创新及知识的发展和共享。第二部分为实地调查研究,即第六章民族习俗对民族经济影响的调查研究:以大理白族为例。主要采用了“结构式访问法”来收集资料,利用实地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法对大理喜洲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在综合喜洲镇基本情况和概述其基本民族习俗的基础上,对白族习俗对大理地区生产方式选择的影响效应,白族习俗对大理地区社会劳动分工的影响效应、白族习俗对白族地区产权与企业制度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查,我们认为民族习俗对一个地区的生产方式、劳动分工、产权与企业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效应,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三部分为对策研究,也就是第七章以习俗为主体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机制研究。以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为依据,对构建以习俗为主体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习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开发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资源配置机制、合理采取多种资金运营体制、建立完善的教育、宣传机制。二,农村习俗、乡村文化与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机制的构建,主要内容有:走因地制宜的特色化发展路径,以龙头产业为主、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完善文化政策、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重视科技创新、提高农村文化产业的质量。三,民族习俗、节庆文化与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机制的构建,其中包括建设实施品牌项目带动整体文化,旅游产业的规划机制,实施文化产业集聚的发展机制,实施完善高等人才培训的培养机制,实施内外部市场并重的开发机制。四,民族习俗下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谐关系机制的构建,其中的内容有:本着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民族地区的发展,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以民主法制保障和促进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五,民族习俗与民族地区社会公共管理创新机制的构建,其中分为:制度层面上社会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组织层面上社会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机制层面上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