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TD-LTE系统中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关键技术及其在TMS320C6670多核DSP平台上的实现。论文第一章介绍了TD-LTE标准的发展现状,阐述了TD-LTE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TD-LTE系统的协议框架进行了概述,梳理了TD-LTE系统物理层的关键技术。论文第二章首先根据LTE物理层协议的技术标准研究了TD-LTE物理层PDSCH发端的关键技术;对PDSCH的总体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概述,给出了发端的总体设计流程和各个子模块算法的细节;然后,论文搭建了物理层PDSCH信道的仿真链路,并将其与维也纳大学提供的LTE链路级仿真平台和安捷伦公司基于SystemVue提供的LTE链路级仿真平台的标准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对协议理解的正确性。论文第三章深入研究了TD-LTE物理层PDSCH收端的MIMO检测算法,重点选取了经典的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迫零(Zero Forcing,ZF)、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基于ZF的串行干扰消除(ZF-SIC)和基于MMSE的串行干扰消除(MMSE-SIC)等几种检测算法进行了系统仿真。经过性能和复杂度的分析对比,对TD-LTE物理层PDSCH的MIMO检测算法进行选型,采取ZF检测算法做为PDSCH信道接收端初期实现的检测算法。论文第四章分析了TMS320C6670多核DSP芯片,研究了TMS320C6670的多核导航器和BCP协处理器的运行机制;研究了TD-LTE物理层PDSCH收端的总体设计,分析了在多核DSP平台上的资源分配;论文分析了PDSCH实现的流程,对PDSCH发端的关键模块:传输块CRC添加、码块分段及其CRC添加、速率匹配和调制等子模块进行功能实现与测试,并与维也纳大学LTE系统级仿真平台相应模块的标准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论文基于ZF算法,在定点DSP上对MIMO检测算法进行功能实现和测试,并对数据定标和乘除法的优化运算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比,将其与MATLAB浮点仿真结果进行比对;最后,论文分析了定点实现中不同定标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仿真对比了不同定标的系统性能。论文的最后一章总结了论文的研究成果,并明确给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