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成长与发展,从无到有,再到如今各大卫视争奇斗艳的“当家节目”之争,可谓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是,立足于大众文化繁荣与媒介技术、多元文化渗透式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仍有很多。我国对于“电视真人秀节目”尝试与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几家卫视的初步模仿与尝试。而进入到21世纪初年,则可谓是遍地开花式的出现。本文试以1998年《玫瑰之约》为获得全国关注的引进模式真人首秀为标记参考,至今2014年的十六载,中国观众的综艺方式从“大型晚会”过渡到了“全方位的真人秀”时代。对于中国原本就起步较晚的大众娱乐行业,可以算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既作用于还在发展中的中国大众媒介,同时也作用于亿万的中国受众。发源于国外的各种形式的真人秀节目,“选秀”则是至今我国银幕最为活跃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形式。其中2003年的《超级男生》引进到2013年广电总局“新限娱令”再次规范引进电视节目,这又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十年。在选秀模式登陆中国的十年之初,不仅带来了“想唱就唱”的节目形式,也带来了“有梦就要秀”的草根文化的觉醒。新颖的电视节目模式,新奇的受众互动模式,不仅为中国电视创下一个又一个的收视奇观,也使本土文化受到了“娱乐狂欢文化”和“消费主义文化”的猛烈冲击。其中也显现了大众媒介素养建设缺失和媒介素养教育不足等问题。十六载对国外真人秀节目的“借鉴”与“拿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电视市场繁荣的背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传媒开始反思其中的种种弊端。首先则是我们大众娱乐的“同质化”严重,其次则是大众媒介创造力的萎缩。再而让学者和媒体人担忧的困境就是,我们的受众已经习惯和认同了“拿来的真人秀”的节目模式和艺术审美,这也为我们重塑本土的节目模式和艺术审美带来了新的困难。可喜的是,告别“电视节目真人秀”引进漩涡的十六年之际,“新限娱令”的指导性信号,以及央视推出的带有“本土文化”标示性意义的《中国好诗词》、《中华成语大会》等“西装下的中国心”展现节目的出现,让我们也看到了积极的改变。首届中国优秀节目模式世熙奖即将揭晓,而其聚焦“中国创造”的宗旨,更提示了从“拿来”到“本土创新”的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