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犬巴贝斯虫病是由梨形虫目(Piroplasmida)巴贝斯科(Babesiidae)、巴贝斯属(Babesia)的虫体寄生于犬的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犬严重的血液原虫疾病。犬巴贝斯虫感染可引起广泛的临床症状,患病犬常表现贫血、发热、黄疽、脾肿大、血红蛋白尿、可视粘膜苍白等症状,严重的可伴随急性肾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病及神经综合症。临床病理学检查主要的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寄生虫血症导致红细胞渗透压脆性,溶血继而发生贫血。另外可溶性的寄生虫抗原也会粘附于未感染巴贝斯虫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宿主本身产生抗红细胞膜抗体,增加巨噬细胞对红细胞的吞噬作用,最终导致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本研究首先建立了含扩增内标的犬巴贝斯虫PCR检测方法,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然后监测人工感染巴贝斯虫后病犬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变化,同时研究了脾脏切除对犬巴贝斯虫病影响,为临床犬巴贝斯虫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1.含扩增内标犬巴贝斯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有效避免临床PCR检测过程中巴贝斯虫检测结果的假阴性,本试验通过在犬巴贝斯虫PCR检测体系中加入扩增内标,建立含扩增内标的犬巴贝斯虫PCR检测方法。试验中利用鸡的基因片段采用复合引物重组方法构建扩增内标质粒,该扩增内标含有与犬巴贝斯虫PCR具有检测相同的引物。结果显示在25μL反应体系中加入扩增内标106 copies犬巴贝斯虫PCR检测灵敏度为105 copies/25 μL反应体系。本试验建立的含扩增内标的PCR检测方法能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犬巴贝斯虫感染,同时能有效的避免假阴性现象的产生。2.人工感染犬吉氏巴贝斯虫后临床病理学变化本试验通过静脉感染含犬吉氏巴贝斯虫血液,感染后监测体温变化、血涂片、血常规和血液生化等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变化。采集血液,PCR检测犬吉氏巴贝斯虫感染是否成功;结果显示感染后9天PCR能检测到血液中的巴贝斯虫基因片段;感染后犬的体温升高;临床指标显示严重贫血、红细胞计数下降、血红蛋白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升高,血小板减少。同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LDH、ALP升高,肌酸激酶升高,血钾升高,血糖减少,血钠、血氯降低;本试验中实验犬在感染27天、30天分别死1只。上述结果表明犬吉氏巴贝斯虫感染后造成心脏、肝脏,肾脏功能的严重损伤。3.脾脏切除对犬巴贝斯虫病的影响本试验为研究脾脏在犬巴贝斯虫病中的作用,分为三组,A组感染痊愈后切除脾脏,B组感染中出现严重黄疸,染虫率低于1%时切除脾脏,C组感染不切除脾脏,监测体温、血常规和血液生化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痊愈后切除脾脏犬的染虫率不高,而感染中出现严重黄疸、贫血时切除脾脏的犬染虫率上升。切除脾脏使贫血的情况加剧,且感染中出现黄疸和严重贫血时切除脾脏红细胞下降的更多;血小板有短暂的升高,之后下降的更厉害。感染中出现严重黄疸,染虫率低于1%切脾组尿素氮切除脾脏后有所上升,切除脾脏组均出现轻度的肾衰竭。感染中出现黄疸、染虫率低于1%切除脾脏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在感染第21天升高。切脾组较感染未切脾组甘油三酯、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升高较多,胆固醇下降的较多。切除脾脏组血糖降低较未切除脾脏组下降更多。对血钠、血氯、血钙的影响不大。本试验结果表明脾脏切除可导致肾脏、心脏的损伤更严重。本试验中感染中切除脾脏的犬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