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发展,铬在许多行业得到了重要的应用,铬盐生产中也产生了大量的铬渣,目前我国仍有多处铬渣堆未经处理露天堆存,对当地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污染。本文选取典型的铬渣堆污染场地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现场勘查确定了土壤和地下水取样点,通过实地取样检测和室内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铬渣堆周围土壤和地下水铬污染状况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铬渣堆周围土壤和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铬污染,土壤中不同形态铬含量存在差异。绘制土壤中Cr(Ⅵ)含量等值线图,由图可知铬污染主要集中在铬渣堆周围1km范围内。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土壤铬污染程度,结果显示,铬渣堆周围85%以上土壤受到污染,且大多为重度污染,而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评价土壤铬污染程度,结果显示,85.71%以上土壤为轻微污染,该评价结果表明,铬渣堆存虽然对周围土壤造成了污染,但对生态的危害较轻。对周围土壤铬污染的研究表明风速和风频对铬渣堆周围土壤中Cr(Ⅵ)含量影响较大,高斯模式适用于揭示铬渣堆周围土壤中Cr(Ⅵ)的横向迁移规律,通过对高斯模式进行修正,得到了预测铬渣堆周围土壤中Cr(Ⅵ)含量的公式。对不同深度土壤中铬含量研究发现,铬渣堆下方及周围不同深度土壤受污染程度不同,污染范围达1m以下。采用单因子法评价土壤铬污染程度,结果显示,65.95%以上土壤为重度污染,而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80.77%以上土壤为轻微污染。Cr(Ⅵ)含量在土壤剖面呈规律性变化,铬渣堆下方及边缘土壤中随着深度的增加Cr(Ⅵ)含量逐渐减小;其他地区土壤随着深度的增加Cr(Ⅵ)含量先增大后减小,铬在某一深度出现富集,铬在土壤剖面的变化特征受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铬渣堆周围浅层地下水受铬渣堆的污染较严重,距离铬渣堆较远的地下水取样点未检出Cr(Ⅵ),这表明铬渣堆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但污染范围不大。为进一步探明铬进入土壤后的迁移规律,采用土柱淋溶试验模拟铬渣浸出液进入土壤后的迁移状况,结果表明,铬渣浸出液极易在土壤中迁移,对不同深度土壤均造成污染,且大量含Cr(Ⅵ)的浸出液还会穿过土壤层进入地下水,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模拟结果与实际取样分析结果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