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商业银行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在这过程中信贷风险一直是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也逐渐被国内银行业经营者和学者重视起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借款人自身的非系统性因素和宏观系统因素。宏观经济波动作为一种系统性风险很难通过组合的方式进行分散,因此对宏观经济因素的考察是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重要问题,研究经济周期与信贷风险的关系,对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商业银行的信贷周期、风险周期和经济周期表现出明显的关联性。在经济上升阶段,商业银行往往有着强烈的放贷欲望,大量增加信贷供给。但事实证明商业银行的很多信贷风险往往是在经济扩张时期大量放贷累积的:在经济下行时期,基于银行收益下滑的预期、风险的上升和监管的趋严,商业银行信贷政策趋于保守,信贷增长快速回落,这往往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延长经济在低位徘徊时间,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集中释放。本文通过对“银行自身因素”、“借款者因素”、“监管层监管因素”和“国际因素”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宏观经济周期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这些因素在一定的机制下影响着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研究宏观经济周期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就需要探讨经济周期、信贷周期和风险周期的关系。经济周期变动会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在经济繁荣时期使得贷款违约率、违约损失率的下降以及借款人信用评级的上升,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却恰恰相反。在经济周期变动下,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各个因素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增加,商业银行往往迫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在自有资本不变的前提下只能通过降低风险加权资本来满足监管层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而降低风险加权资产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减少信贷供给甚至提早收回贷款。相反在经济繁荣时期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同时,商业银行自身本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也会在经济下行时期控制信贷供给。贷款供给的波动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中的各个经济主体的融资和投资,进而强化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在经济繁荣时使得经济更快增长,在经济衰退时,加重经济衰退程度。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周期、信贷风险、信贷周期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链条。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搜集了1994-2009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数据和不良贷款数据。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研究中面临的问题有三个:一是数据的来源和处理问题;二是行四级分类法与现行的五级分类之间的“剪刀差”问题;三是贷款剥离的问题。本来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一处理,得出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实证研究表明了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信贷供给波动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之间存在着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呈现出信贷周期特征,经济波动与信贷风险(不良贷款)呈现出较强的反向动态变动,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着不可避免的系统性风险。针对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了审慎的信贷经营、跨周期性的信贷风险计量和动态的贷款损失准备等建议来弱化宏观经济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冲击。在研究宏观经济波动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研究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局限性与不足,主要表在:一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改制时间不长,导致所以本文研究的样本数量并不是很足够;二是由于数据获取的原因,本文大部分数据采用的是年度数据。而宏观经济的变化并不一定在年底发生,很可能在年中发生。以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采用季度甚至是月份数据来研究,以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