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现实环境愈加复杂的情况下,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产生了新特征和新要求。城镇化进程加快使城市人口增多、流动人口增加,既有的公共服务供给,诸如交通、教育、医疗等首先在数量上面临着挑战。而且居民的服务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否满足居民需求事关居民共享改革成果中的幸福感。在新时代,有效提供公共服务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途径。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有其自身特殊性的同时,也呈现出供需错位的结构性失衡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环境愈加复杂的情况下,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产生了新特征和新要求。城镇化进程加快使城市人口增多、流动人口增加,既有的公共服务供给,诸如交通、教育、医疗等首先在数量上面临着挑战。而且居民的服务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否满足居民需求事关居民共享改革成果中的幸福感。在新时代,有效提供公共服务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途径。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有其自身特殊性的同时,也呈现出供需错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公共服务合作生产是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模式;公共服务以有形载体的形式反映着公共价值,公共价值可以对公共服务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加以引导,公共服务供给中各方主体互动的过程即价值共创的过程。在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中,以价值共创为内核的公共服务合作生产是链接公共服务和公共价值的纽带。价值共创视角下城市基层公共服务合作生产实践中要把握的细化要素是什么?要素之间呈现何种关系呢?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运用双案例分析的方法,以价值共创的实现途径即公共服务逻辑中的SERVICE框架为切入点来研究城市基层的公共服务合作生产。首先选取了同处一个市区的两个街道的公共服务供给实践作为分析案例,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与这两个街道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相关的资料;其次再对收集到的两个街道的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的资料进行了三级编码,从主体系统、主体嵌入、关系建设、供给创新、公民参与、知识应用和价值目标出发细化了每个案例中公共服务供给的要素;最后在对两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城市基层的公共服务合作生产依赖于上述要素形成的前提、关键要素、结果和目标三者的互动,从而阐释了价值共创视角下城市基层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的逻辑,并为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效能提升给出了策略和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以价值共创为视角来探讨城市基层的公共服务合作生产,区别于以往关于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研究的理论视角,是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在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应用。其次,研究方法上选择了双案例研究,辅之以质性分析软件降低案例研究分析中的主观性问题,而非单案例研究或主观提取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细化并探讨了在中国本土实践中价值共创视角下城市基层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的逻辑。
其他文献
分部积分法是求不定积分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常用于被积函数为两种不同类型函数乘积的积分,对高职学生来说这既是难点也是易错点,但其使用是有一定技巧的,如能灵活运用往往能够化难为易。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其教学设计做简单阐述。
本文从演员自身角度出发,以戏剧影视中行动三要素理论概念为基础,以戏剧影视中行动的三要素产生的思考与运用进行论述。演员自身需要运用接近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肢体行为、语言等汇总于一体所延展表现的艺术,通过视觉反馈达到展现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形式。同时形体动作作为演员表演的基本内容,在戏剧、影视剧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成功塑造丰满的角色行动,必须掌握行动三要素。此要素分析具有非常必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浅谈
催化裂化是炼油厂中提高原油加工深度、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柴油、液化气的炼油核心加工工艺过程,其中催化剂的发展是推动催化裂化技术发展的核心。本文对新型具有提高催化汽油辛烷值功能的超稳Y型分子筛催化剂在重催装置应用中进行了工业试验研究。通过新型催化剂的性能指标及应用情况与对比型催化剂的相关数据对比,得出在原料油性质和主要操作参数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新型催化剂的应用可以提高轻质油收率,增加汽油烯烃含量及提高
契约的出现是私有制和商品不断交换的产物,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契约本身逐渐由习惯方式向法律形式转变。现存的清代洛阳土地典当契约是清代契约文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清代社会土地流动法律制度的重要历史材料。论文以洛阳市契约文书博物馆中保存的一批完整丰富的清代洛阳土地典当契约为基础,了解清代洛阳地区土地典当契约有哪些类型、构成要件以及从中对我国的现代法治有何借鉴。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对清代洛阳土地典当契
随着环境问题逐渐暴露在公众视野中,环境治理的议题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2018年我国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这离不开农村妇女的参与。本文以社会性别理论和社会实践理论为基础,采用观察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对甘肃省N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农村妇女的环境行为进行质性研究,对比了农村妇女在环境治理项目实施前后环境行为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农村妇女环境行
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等相关政策和理念的引导下,农业产业化,特别是“一县一产业”、“一村一品”等农村经济发展措施得到大力推进。农民面向市场进行农业经营活动,从事农业产业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养殖,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实现了从“自给小农”到“经济小农”的转型,加速形成了一批经营农业产业为主的中间农民群体。他们的收入水平在农村处于中等,主要利益关系在土地上,主要社会关系在村庄里。这一群体比其他农民阶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是其核心议题之一。本文认为,公务员绩效评估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绩效评估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促进公务员素质的提高,影响公务员的组织公民行为,实现政府的工作目标。因而,本文从组织公平的理论出发,研究公务员绩效评估公平感知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关系。同时,引入权力需要和组织承诺作为中介变量,领导风格作为调节变量,具体研究绩效评估公平感知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
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和跨域性特征使得政府面临愈发棘手的公共问题治理困境,各国不约而同地将协同治理作为解决棘手公共问题的工具,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但在实践中都不可避免的遇到了政府跨部门协同能力的需求和实际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在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的今天,我国政府实践也遇到了棘手公共问题的治理难题,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本研究以比较制度分析、治理理论、PV-GPG理论为主要依据,从“部门职权”的视角入手,运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耦合)的思想使得政府绩效管理工具能够更好地与中国的优势制度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也有助于为PV-GPG理论的落地寻找实践路径。本文拟探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