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地区位于长江中上游,自然地势上是我国二级阶梯向三级阶梯过渡地带。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三峡大坝水利工程的建设,三峡库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也开始大规模的展开,发现了较多保存较好的脊椎动物化石点。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考古遗址中发掘出动物骨骼进行鉴定与解释,根据动物生息特性对该地区古代居民居址附近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情况进行推测,因此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化石,对于研究该地区古环境、古地理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三峡地区遗址中出土的动物群化石对该地区古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不同时期遗址中动物化石种类和生态特征,来推断三峡地区古环境的变化情况,从而对三峡地区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气候环境有个初步了解。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三峡地区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环境特点(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动物种类)等方面作了简要的介绍。认为长江三峡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对于其它地区来说,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该地区优越的气候环境对于动物的栖息以及古人类的生存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之而来大量的动物遗存出土,通过观察出土动物群的种属面貌和生态特征,对于我们认识该区域古气候环境变化以及其它地理特征较为重要。第二部分,对三峡地区古动物群进行简介。本文收集了第四纪时期内三峡地区大量与古动物有关的考古发掘报告,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归类,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对出土重点动物群遗址和典型个体进行全面梳理。从而对三峡地区古动物群有个初步归纳。第三部分,三峡地区动物群与古环境。包括更新世动物群―“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与古环境和全新世动物群―“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向“现生种动物群”过渡时期与古环境。通过观察典型动物群遗址内出土动物群的种属面貌和生态特征,对动物群的生活习性进行分析,判断该区域气候环境变化情况。第四部分,三峡地区古动物群与古人类关系。分别介绍更新世动物群和全新世动物群与古人类的关系。通过对动物遗存的分析,了解三峡地区当时人类的肉食资源趋向性,了解三峡地区当时人类如何通过获取资源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了解三峡地区当时人类在什么时期将野生动物渐渐的驯养成家畜。从而表现出人类生命力的顽强性,挑战自然战胜自然的决心。第五部分是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本文各部分的研究内容所作归纳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