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中结直肠癌的致死率排在世界第三位,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现阶段针对肿瘤治疗大多是手术、放化疗等,但患者治疗后常表现存活期较短,预后效果较差。许多抗肿瘤药物是从天然植物中获得,这些小分子药物可以对肿瘤采取精准的分子靶向治疗,然而这些天然植物药物在治疗肿瘤中所占份额较少,同时药理机制也有待完善。野生型p53(wtp53)为抑癌蛋白,是一转录因子,具有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衰老等功能,在肿瘤中发生超过50%的p53突变,超过2000多种p53突变类型,即突变p53(mutp53)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结肠癌、乳腺癌和肺癌中较常见,肿瘤细胞中,具有分子伴侣作用的热休克蛋白(癌细胞中往往高表达,是肿瘤治疗的靶点)Hsp90、Hsp70、Hsp40等与突变p53形成复合体进而稳定突变p53,导致突变p53半衰期延长(超过24h),常在细胞内聚集,很难被降解,从而具有一些获得性功能(Gain of function,GOF)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所以突变p53也就成为了肿瘤治疗的靶点。癌细胞中,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突变p53的获得性功能(GOF),才可能找出更多的肿瘤治疗靶点。如突变p53能够促进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磷酸化,进而引起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HSR),就会表达具有分子伴侣作用的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如 Hsp90、Hsp70/72、Hsp40和Hsp27等,它们在肿瘤细胞中具有抗凋亡作用,许多Hsp90抑制剂具有打破Hsp90-突变p53复合体的作用,因此许多Hsp90抑制剂具有抑癌功能,但同时这些小分子化合物能够激活HSF1(肿瘤中往往表达量较高,是肿瘤治疗的新型靶点),启动热休克反应,形成负反馈调节,就会促进热休克蛋白表达,进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这也是部分Hsp90抑制剂很难用于临床试验的重要原因。天然黄杨生物碱KBA01来自小叶黄杨的提取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较多,然而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较少,发现的黄杨生物碱KBA01的活性结构与Hsp90抑制剂雷公藤中南蛇藤素(celastrol)的结构有相似部分。前期研究发现黄杨生物碱KBA01对含有p53R273H突变的结肠癌细胞HT29的细胞毒活性较强,其细胞毒活性是野生型p53的结肠癌细胞HCT116的4倍,是正常人胚肺细胞MRC-5的10倍,所以我们选择结肠癌HT29(p53R273H)细胞作为后续的抗肿瘤活性研究。我们研究发现黄杨生物碱KBA01对HT29细胞有杀伤作用,影响了肿瘤细胞的生长,改变了 HT29细胞的形态,抑制了 HT29细胞的克隆形成,同时能够降低突变p53R273H蛋白的表达,降低HSF1和磷酸化HSF1(p-Ser326)的表达,能够降低热休克反应,克服了一些Hsp90抑制剂负反馈激活HSF1的作用,进而降低了 Hsp90的表达,使得突变p53稳定的复合体解聚,导致突变p53稳定性下降,同时降低了突变p53R273H蛋白半衰期,具有可能通过E3泛素连接酶CHIP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突变p53的作用。进一步还发现黄杨生物碱KBA01具有使得突变p53部分恢复成野生型p53构象的功能,重新恢复野生型p53结合DNA的转录激活功能,导致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和p53诱导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如P21、PUMA、NOXA等,引起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因此黄杨生物碱KBA01既能降低突变p53,又能降低部分Hsp90抑制剂引起的热休克反应,有可能成为肿瘤个性化治疗的重要化合物,为癌症的个性化靶向治疗开辟更广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