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论“分裂不及物性”的存在与否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bu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erlmutter (1978)在关系语法的框架下首次提出非宾格假说(Unaccusative Hypothesis),他将不及物动词分为非宾格动词(unaccusative)和非作格动词(unergative),因此也被称为分裂不及物性现象(Split Intransitivity).非宾格动词也称作格动词,此类动词只能携带一个论元,且该“唯一论元”位于表层主语位置。以Burizo为代表的诸多语言学家从跨语言的角度对动词的分裂不及物性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纵观前人研究成果,分裂不及物性现象“合理性”的基础建立在深、表层结构间的转换关系上,即深层结构中的宾语在表层结构中位于主语位置。生成语法发展到最简方案阶段,深、表层结构的概念被取消,意味着分裂不及物性存在的“合理性”失去了根基。那么,英语分裂不及物性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其是否应该存在?如果存在,其存在的合理基础又是什么?如果不存在,具有分裂不及物性特征的动词应属于哪类动词?此类动词又具有怎样的特征?本文从语义角度,通过分析作格动词的语义特征,作格动词分配的题元角色,以及作格动词所在结构的事件结构特征,旨在回答上述问题,进而明确“分裂不及物性”动词(Split Intransitive Verbs)的本质特征和归属。本文的主要发现是:1)分裂不及物性动词具有[-causative]的语义特征,这与不及物动词的语义特征一致,证明分裂不及物性动词本质上归属于不及物动词类。2)在分裂不及物性动词具有上述语义特征的基础上,分裂不及物性动词为其“唯一论元”分配的题元角色不是施事或受事,而是“主题”角色。因此,分裂不及物性动词的“唯一论元”初始生成于外论元位置,并非前人提出的“深层宾语位置”。3)在深、表层结构转换关系被取消后,所谓“作格动词”的概念也应随之取消。“作格动词”构成的结构应立足于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予以重新定义。本文共分为6章。第1章引言部分,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上,概述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2章根据研究目的,对“分裂不及物性现象”的前人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第3章从语义层面分析了分裂不及物性动词的语义特征、分配的题元角色以及作格结构的生成,为分裂不及物性动词的本质归属奠定了语义基础;第4章分析了不及物动词结构与及物动词结构在事件结构特征上的差异,以及分裂不及物性结构与及物动词结构在事件结构特征上的差异,为分裂不及物性动词的本质归属奠定了事件结构基础;第5章归纳得出了分裂不及物性现象的不合理之处,认为一个既具有及物特征又具有不及物特征的动词,在一个结构中只能体现其唯一特征,要么及物特征,要么不及物特征,二者之间不存在转换关系,“不及物性”不能再次“分裂”。第6章为结论,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首先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的对策措施。
通过对《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的分析和利用,探讨了“指标集”在科研活动中的作用.
摘 要:“领导者”,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如此熟悉,可是何谓领导?其真意何在?它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内涵?如何做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如何做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需要我们为之深思。  关键词:领导者;如何做;深思    自从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大至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小至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形形色色的组织都不可或缺的需要某一个人或某些人对这个团体担负起一定的组
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钢铁行业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计量信息化集远程监督、离线操作、移动智能于一体,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先导。文章以钢铁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病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肾损伤患者的血清CysC、Hcy、UREA、Scr
介绍了利用VB制作机读读者证的详细过程,通过两种输出格式的实例介绍和两种制证方法的比较,说明了计算机制证比传统制证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