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对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育研究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lh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当代社会环境下,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各种矛盾集中爆发,考验着我们的法治建设。完善我们的法治体系、健全我们的法治建设,关键在于人民法治意识的提高。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其法治素养的具备对于健全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得格外重要。当下,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尚且具有诸多问题,究其根本的原因是初中生的法治教育现状与中国当前法治建设的需要不相匹配。学校是初中生接受法治教育的主要场所,而《道德与法治》学科则是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鉴于初中生法治教育欠缺、法治素养不足的现状,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研究,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有利于完善中国的法治体系、健全中国的法治建设。当前的法治教育教学实践反映出《道德与法治》课对初中生法治意识培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认识上的偏差、教师队伍的法治素养不高、学生的用法能力欠缺、课堂法治教育脱离现实生活。主要原因在于:《道德与法治》作为副科的学科地位、初中法治教育的师资力量欠缺、应试教育功利心的影响、法治教育的实践性被忽视。笔者利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得到了一些资料,结合在烟台八中的代课实践提出了以下四个解决策略:第一,纠正认识偏差,加强学科重视;第二,采取有力措施,壮大师资力量;第三,转变教育理念,实行素质教育;第四,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情境教学。为了突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的实践特点,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生法治意识培育的问题,笔者在论文中结合部编版五四制八年级上下两册《道德与法治》课本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其他文献
分析了土工格栅的独特性能和应用机理,结合土工格栅在处治高速公路填挖过渡段不均匀沉降中的工程应用,论述其对减少填挖过渡段路基总体沉降和降低不均匀沉降作用。
自2009年起,中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2014年更是创造了汽车产销量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的新纪录。作为汽车工业基础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借助整车制造与销售
嫫尼指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女性苏尼,而苏尼一般被归类为萨满,本文在此意义上是对于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女萨满”的研究。从嫫尼与毕摩的关系,嫫尼认定仪式,嫫尼的职业特点以及嫫
天枢穴是大肠募穴、为腹部的重要穴位,临床运用广泛。本文就古代文献中天枢主治、现代天枢主要应用规律、天枢穴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进行讨论,希冀能够为研究天枢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