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闭合性兔股动脉挫伤模型,对挫伤股动脉进行运动力学参数测量,综合分析评价血管壁运动形变能力变化,探索无创、简便的超声诊断股动脉挫伤的新方法。方法:一、建立兔股动脉挫伤模型的实验研究分别采取球囊导管和自制导丝损伤兔股浅动脉,球囊导管分别采取手术切开动脉和经皮穿刺方式植入。对损伤段股浅动脉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建模方法差异,并挑选出适用于本研究的建模方式。新西兰大白兔6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2只,为球囊导管损伤法,导管采用动脉切开方式植入,注入空气0.20 ml,使球囊扩张直径达4 mm;B组2只,为球囊导管损伤法,导管采用动脉穿刺方式植入,球囊内注入空气0.20 ml,使球囊扩张直径达4mm;C组: 2只,使用自制导丝损伤法。二、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股动脉挫伤的实验研究模型建立: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动脉挫伤模型组(实验组)15只。将兔麻醉、固定、脱毛后,用18G导管针于股浅动脉内收肌管段以下穿刺并上行植入经改造的动脉导丝,来回牵拉导丝10次,在超声监测下损伤股浅动脉起始以下约2cm长度,拔出导管针和导丝,按压穿刺点3分钟。实验组建立25支(5支股动脉穿刺或植入导丝失败)股浅动脉挫伤模型,对照组只行双侧股浅动脉远端穿刺,不植入导丝。超声观察:于股浅动脉穿刺后即刻、1h、3h、6h、9h及12h进行检测,保留并脱机分析实验组损伤段、对照组相应节段股浅动脉短轴动态图像,测量记录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PSV)、管腔内径及血流状况。进入VVI工作站,将图像定帧,描记血管内膜边界,分析软件将管壁自动划分为6个节段,显示每个节段应变及应变率。每段图取3个心动周期中最高值记录,每个检测点选取3段动态图之平均值,将获得的每个节段数据之和视为完整管壁的数据结果。测量股浅动脉短轴方向管壁最大切向应变(Smax)及最大切向应变率(SR),Smax取正值峰值与负值峰值绝对值之和,SR取正值峰值。标本处理:实验组于建模后即刻、6h及12h各处死5只兔,对照组5只于12h处死,取出实验组损伤段、对照组对应节段股动脉作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一、建立兔股动脉挫伤模型的实验研究应用球囊损伤法的A组及B组在股浅动脉未建立满意损伤模型。使用自制导丝损伤法的C组建模结果满意,3支(1支穿刺失败)股浅动脉血管壁挫伤明显,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内膜、中膜撕裂,血管壁内小血肿形成,管腔变形。二、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股动脉挫伤的实验研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损伤段各时间点Smax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损伤段即刻Smax较9h及12h低(P<0.05,P<0.05),实验组损伤段9h、12h Smax较即刻、1h、3h、6h高(P<0.05)。实验组即刻、1h、3h、6h、9h及12h Smax略呈递增趋势。实验组损伤段SR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实验组损伤段各时间点PSV较对照组低(P<0.01),实验组即刻及1h PSV明显低于其余时间点(P<0.01,P<0.05),实验组股浅动脉内径大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即刻股浅动脉内径小于其余各时间点测值(P<0.0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建模后即刻,光镜下可见损伤段管壁内膜、中膜撕裂,内膜下小血肿,血管外膜未见损伤,管腔扭曲变形。建模后6 h、12h,除上述改变,损伤段管壁尚可见明显水肿,细胞崩解,血管内膜及中膜结构层次消失,血管中膜内部出现小的坏死空腔及细胞增生,部分内膜撕裂处有细小附壁血栓形。结论:1、在实验组损伤段,应变值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血管壁挫伤后运动形变能力降低。2、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损伤段血管壁应变值出现递增趋势,但低于对照组,提示在血管挫伤后不同时间点,其运动形变能力可发生改变。3、VVI技术通过对应变值的分析,可反映血管壁损伤情况,有望对评价血管损伤提供一种新的量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