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经济学框架下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feng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学界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研究,特别是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律规制的研究多集中于操作性层面,对一些基本的理论概念尚存模糊认识。比如,对公用事业的普遍服务本质把握不准,导致公用事业的内涵定义不清,外延认识模糊。再比如,经济学上的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与自然垄断是密切相关的,学界特别是法学界虽然也常常提及自然垄断,不过在具体研究论述的过程中经常混淆公用事业领域自然垄断与寡头垄断的关系,将独占性质的特许经营与事先批准性质的特别许可经营混为一谈。进一步来说,理论研究的不力是问题的一面,对已有理论研究成果在学科间的交叉借鉴不够也是问题的另一面。经济学界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理论尚未能有效地挖掘和整合,有些已有的理论成果也未被法律规范构建及运行充分考虑和有效采纳。法律规范的构建虽然关注和回应了公用事业产品或服务的公平供给问题,行业特许经营资格的授予和退出及接管问题,价格和质量等基本经济计算问题,环保、安全和健康等外部性审视问题,但是由于对基本概念的经济学本质把握不准,对上述操作环节规范的考虑与安排从产出公平分配和资源效率配置角度看有时不够理想。一方面,制度建设聚焦于法学视野中的特许经营合同性质、特许规制机构双重角色和法律争议解决机制,长期争执不下,难以形成定论,以致于法律规范体系构建迟迟不能取得突破。另一方面,实践中有关行业争议的法律处理经常互相矛盾、彼此冲突,信号传递上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在项目操作中提供有效激励、形成稳定预期,进而影响和制约着行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廓清理论上的主要误区,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在学科间的交叉借鉴,澄清实践中的基本争议,以指引和促进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有效地支撑、引导和保障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发展,亟需加强和深化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问题的系统整合研究。论文采取“大题大作”的写作方式尝试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中一系列的具体问题进行系统整合研究,其研究总体上聚焦的主旨问题或者说核心问题为“法律规制应如何支撑、引导和保障行业的发展”,换句话说也就是“如何通过法律规制来实现最优或可行最优的经济设想”。从总体上看,该主旨问题主要属于“怎么办”类型的问题。很明显,对于这个具体“怎么办”问题的研究应该立足于行业项目的情况并考虑法律规制的特点。通过研究论文认为,行业的发展应满足其内在价值目标“公平优先、提升效率”的要求。论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陆续遇到了六个基本问题,即,(1)“在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何处理?”(2)“行业实践是怎么演变的?”(3)“经济学上如何进行最优或可行的最优(即次优)设计?”(4)“法律规制如何保障经济学最优或可行的最优设想的实现?”(5)“行业相关活动中公益与私益是什么关系?”和(6)“立法上应该怎么作出回应?”。这些陆续遇到的基本问题分别在相应的角度上使论文研究的主旨问题得以具体化,并保证了论文有关章节研究的针对性,对应着相应章节的具体研究结论。就总体行文逻辑主线而言,论文的研究也是始终着眼于主旨问题而进行的。论文第一部分,即问题(具体是指论文主旨问题)的提出部分,在第一章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进行初论的基础上,通过第二章对域外法律理论和实践情况展开考察、第三章对国内行业实践情况和相关立法状况展开解读,来总结行业实践经验和展现法律建构问题,以引出或者说提出论文研究的主旨问题,即法律规制应如何支撑、引导和保障行业什么样的发展。解答这个问题,需要立足于法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框架先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再从法学角度展开讨论。论文第二部分,即问题的分析部分,承担了这个任务,其中第四章着眼于单纯经济学角度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活动中主要经济事项进行研究,第五章以及第六章立足于法学角度并结合经济效率上进一步的考量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律规制展开讨论。第六章重点对行业基本法律争议问题进行探讨,探讨的内容因相对独立、更为深入并且较为丰富,单独成章,实际上该章内容可视为第五章讨论的延续。论文第二部分通过总结最终得出了论文的核心论点。立法是法律规制之本,论文第三部分,即问题的解决部分,也即论文第七章,从国内法律制度构建角度出发,在论文前六章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对行业法律制度构建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概括,在论文核心论点的指导下,立足于论文研究的主旨问题,提出了国内立法构想,并最后尝试作出了立法建议稿。论文总体上运用有别于行业领域主流法学分析的研究范式,主要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来讨论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运行和规范。首先是秉承新古典经济学传统,以行为上“个体理性”和方法论上“个人主义”作为研究基础,以经济学中的“效率”作为主要评价标准,以“成本-收益比较与最优化”作为基本分析工具与目标来进行经济设想和法律规制的研究。除此之外,也兼顾“公平”方面的考虑,将产品或服务的公平分配作为效率计算的前提。同时,进一步借用新制度经济学中合同经济学的激励理论和交易成本学说以及产权学说等相关理论对有关具体问题展开探讨,并且尝试根据公共选择学说进一步从私益的角度对特许规制机构等公共机构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分析。为了使研究更加的深入和深刻,论文还尝试运用了一些博弈论以及拓扑学的研究方法。实证与规范相融合的研究方法也为论文所采用,论文在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律规制问题的探讨中以实证研究特别是逻辑实证为主,主要分析“实际是什么”,尤其是逻辑实证上“实际是什么”,辅以规范研究,兼顾讨论“应该是什么”。此外,论文还在第一部分中采用历史和比较相结合的研究进路,通过历史回顾与域内外比较来总结行业发展经验和展现法律建构问题。论文经过研究得出的核心论点是鲜明而凝练的,即法律的构建及运行应根据行业项目情况,运用公私法工具以及“私的规制”工具和其中相应的强制与合意手段进行适当的协同规制以形成合作约束规则,塑造合理的经济计算函数,引领与容许特许经营活动参与人的理性预期和行为互动,有效地支撑、引导与保障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行业项目活动中产出的公平分配和资源的效率配置。简而言之,也就是法律规制应形成合作约束规则,塑造合理的经济计算函数,以有效地支撑、引导与保障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发展。注意,此处所谓的“合理”即指立足于经济学上最优或可行最优设想的经济计算函数的塑造具有成本经济性,而该成本经济性则一般是指通过适当的协同规制来尽量降低包括规制直接成本在内的总成本以提升净收益。论文认为,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现代社会一个特殊的经济现象,有其自身内在的运行特点和规律。首先,普遍服务要求是公用事业的本质属性,在特定的公用事业行业推行特许经营也是为了提升效率以便更好地实现普遍服务。这是因为该类行业运营在生产成本上具有自然垄断特性,即只许可和保持一个特许经营者在运营成本效率上最优。此外,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除了服从普遍服务要求和自然垄断特性约束外,还深受项目外部性以及信息不充分状况干扰。所以,项目特许经营权的授予、保持和退出、相关项目的接管和临时接管、风险分配、再谈判和纠纷化解,产品或服务的合理定价、质量保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健康保障以及产出再分配上的公平安排等问题的处理与应对,都需要综合考虑普遍服务要求和自然垄断特性以及项目外部性、信息不充分状况的影响。论文具体发现,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主要是在特许规制机构与特许经营者等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互动合作中得以开展的。这种合作互动需要行为规范以协调预期、激励合作和传递信号。法律由于自身规则明确并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而成为调试这种合作互动最适合的、最主要的社会行为规范。因此,立法应当根据本国的法律传统和社会经济背景并结合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行业内在的特点,设计与运用具体的行为规则来支撑、引导和保障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行业在公平的基础上富有效率地发展。具体来说,是在国内公私法区分的背景下主要通过选择适当的公法管理工具和私法调整工具,设计两种规制工具搭配合作的规制机制以促成符合规制意图的行业项目运行理想效果。另外也要注意,特许规制机构在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活动中经常既是规制机构又是合作者。其角色可能的双重性影响着特许权、特许经营合同的性质以及纠纷解决渠道的选择,也制约着不同公私法规制工具的选用和搭配。通过研究论文特别指出,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经济学解释理论应该在行业法律形式规范中得到合适的体现和反映。首先,普遍服务要求应当作为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前提在行业法律规范中予以确立,并在特许经营合同中得到进一步明确。而自然垄断特性是实施特许经营的必要经济理由,为了保证实现成本上的效率性特许经营资格的授予一般应提倡采用招标拍卖等竞争性方法。其次,法律的构建和运用要就行业项目普遍服务要求、自然垄断特性以及外部性和信息不充分状况对产品或服务价格、质量的影响,以及项目对环境、安全、健康等问题的影响运用公私法规制工具作出具体的回应。论文也就特许权和特许经营合同性质以及纠纷预防与解决提出了看法。此外,论文还从私益的角度通过分析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中公共利益的形成、表达和实现来深刻地剖析相关规制立法、法律运行中的利益互动和意志博弈。论文最后在立法建议稿中开宗明义地将“落实公用事业普遍服务责任,提高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效率,持续改善民生”作为立法宗旨,整个立法建议稿(共八章五十二条)完全围绕着实现这一立法宗旨而展开,并在立法考虑层面上系统地回应与处理了论文的主旨问题和研究中关切的其他问题。论文研究呈现出的突出创新点有,(1)提出普遍服务要求是公用事业的公平本质,自然垄断特性是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效率的基础的看法;(2)通过辨析得出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合同既可能是行政合同,也可能是民事合同的法学结论;(3)认为,在一般意义上若法律规范既具有效力性强制,同时又包含或者说进一步包含管理性强制则其应属于公法;若法律规范仅包含效力性强制,虽然其也具有强制性,但因不包含管理性强制,它一般就不应属于公法而应属于私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把握国家强制干预的范围、方式和程度,秉承“私法优先考虑、公法必要跟进以及合意先行、强制慎用”的行业立法原则,进而构建合理的法律保障机制的观点。论文的研究同时也发现了在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相关活动中,利益集团基于私益的互动博弈促成行业公共利益的形成、表达和实现的逻辑与事实,并提示在集体行动中要着重防止、抑制或纠正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与实现过分非正义尤其是非法的财富转移。此外,论文还考虑到了特许规制机构合作角色和管理角色机会主义切换的问题,并特别提醒要注意防范或抑制这一问题。论文试图通过法经济学讨论打破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经济学研究与法学研究之间的藩篱,致力于促进两个学科在此领域的互动。希望对于深入理解行业项目活动的经济理性与法律考虑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而有利于在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律规制问题上丰富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视野,改进研究方法,也有助于推动相关法律制度合理完善和促进行业实践顺利发展。
其他文献
在国家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个人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日趋丰富,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呼声逐渐增强,这最后都不同程度体现在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上。随着与立法治理模式、行政治理模式并存的司法治理模式在治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法院及司法对社会治理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主体地位独立平等、各方互动依赖、中立第三方评价作用突出的三方社会。社会治理的目标是维
学位
中国法学理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就使中国法学理论面对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回应中国法治建设实践要求的场域下,对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究竟应当如何认识?本文试图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辨析既有的从“统治阶级意志”视角解读马克思恩格斯法本质的观点,在深入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法本质观论述原义和关照、回应当代中国法治建设需要的双重视角下,对马克思恩格斯法本质观做出既符合其经典文本原义又能指导中国当代法治
学位
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阻碍现代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利用太阳能实现清洁能源转化和解决水污染问题是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将光催化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结合制备光催化复合膜能高效地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和降解有机污染物,解决了粉末型催化剂难回收再利用和膜污染导致膜通量下降的问题。光催化膜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是高效光催化剂的设计。石墨相氮化碳(g-C3N4)因具有成本低廉、易于合成、环保、稳定性好等优点,使
学位
选择干部教育培训中学员主体性作为论文选题,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首先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时代地位与使命极为崇高;其次是学员主体性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影响极为重大;最后则是当下干部教育培训中学员主体性在践行中存在的问题极为突出。本文的选题意义则体现在:有助于明确干部教育培训中学员主体性的内涵;有助于增强对干部教育培训中学员主体性存在之必然性的认识;有助于发现干部教育培训中学员主体性在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重要发展机遇。在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混改试点以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加持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民营企业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是现实中存在障碍较多、动力不足、路径有限等问题。为此,研究民营企业
学位
秉志(1886—1965),满族,字农山,原名翟秉志(满族姓氏翟佳,后简姓翟),抗日战争期间化名“翟际潜”,曾用笔名“骥千”“伏枥”“禾山”“夷”。作为中国首批庚款留美学生、中国第一代职业科学家、首位在美国研究昆虫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秉志的主要功绩却不仅限于专业研究领域,同时体现在科学救国以及开拓和奠基中国现代生物学建制化等诸多方面,将关于近代科学的切实体认同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诸多历史变革的深
学位
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成为现今社会创新发展的主流。随着我国双创事业的高速发展,科技型创业企业将科技与创业紧密结合,在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创新驱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科技型创业企业的创业绩效成为目前该领域研究关注的重点。为了克服创业企业都存在的先天“弱小性”,科技型创业企业需要具备一些相应的能力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资源匮乏带来的压力。目前,鲜有研究探索科技型创业企业资
学位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所梳理的首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北大荒精神位列其中。要理解北大荒精神,必须先理解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边陲,是中国最北的省份。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给予黑龙江省独特的使命,使黑龙江省紧密地与国家安全联系在一起。具体说来,国家粮食安全自然对应着黑龙江垦区,对应着北大荒,让人想起千里良田的“北大仓”。经历岁月的沉淀,黑龙江省诞生了北大荒
学位
公信力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到执政地位的巩固。现代政党政治中的基本要素:民众、政党和公共权力,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构成政党政治理论的基本框架。政党要取得和保持执政地位,掌握和运用好公权力,必须取得民众的信任,具备一定程度的公信力。从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来看,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兴衰成败,关键要看两个因素,一个是民众的信任和选择,即民心向背,另一个是政党的自
学位
大气污染是近年来生态环境领域最让人关注的公共事件之一,严重的大气污染会显著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人们的身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等,与新发展阶段下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背道而驰。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受重污染天气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13年以来一系列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重污染天气,给当地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恶劣影响。大气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