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T7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及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川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cow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进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心血管疾病(Cardiov ascular disease,CVD)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持续上升,已位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之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CVD的主要病理基础,其详细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SIRT7是Sirtuins家族中的关键成员,属于高度保守的、具有NAD+依赖性的Ⅲ类去乙酰化酶,可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细胞应激、炎症反应、能量代谢、衰老、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几年,SI RT7在AS中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一些体外细胞实验发现SIRT7可能通过上下游分子机制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增殖、迁移、凋亡的发生,进而影响AS进展。目的:通过检测SIRT7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及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中的表达,探讨SIRT7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临床研究: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因严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而截肢的患者的下肢股动脉血管标本,取斑块明显处的标本16例作为斑块组;收集血管外科或骨科因外伤截肢的无动脉粥样硬化的正常下肢股动脉血管标本,取6例作为非斑块组。采用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实验检测SI RT7蛋白在斑块组与非斑块组的表达差异情况。动物实验:6只C57BL/6背景的Apo E-/-小鼠经高脂喂养建立AS模型,6只C57BL/6小鼠经正常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在饲养第16周结束时处死小鼠,取静脉血作血脂检测,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处死小鼠后,取胸主动脉近端斑块最明显处作为实验样本。采用HE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斑块大小,评估AS造模情况。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实验测定SI RT7蛋白在小鼠模型组与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临床实验结果:①HE染色结果显示:斑块组血管内膜不规则增厚,管腔内充满新生组织,并可见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致血管管腔明显狭窄,管腔内膜中充满大量泡沫细胞,并有排列紊乱的平滑肌细胞浸润;②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SIRT7蛋白在所有临床血管样本中均有表达,且表达于细胞核中。SIRT7蛋白在斑块组中的表达水平(0.2161±0.0096)明显低于非斑块组(0.2671±0.0192)的表达水平(P<0.001)。动物实验结果:①在小鼠饲养的第16周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TG、TC、HDL-C、LDL·C等水平明显升高(P<0.01);②HE染色及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管内膜下脂质沉积,内膜纤维组织增生并凸向于管腔形成纤维帽,脂质斑块明显隆起凸向管腔,使动脉管腔部分狭窄,内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堆积、排列紊乱的平滑肌细胞,斑块内可见部分胆固醇结晶及炎症细胞浸润;而对照组小鼠血管的内皮细胞完整,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管腔内未见明显脂质斑块形成。③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SIRT7蛋白表达于血管内膜及平滑肌组织中,其在模型组的表达水平(16.5667±0.8245)明显高于对照组(14.8733±0.8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SIRT7蛋白在模型组小鼠血管组织中的表达量(0.9750±0.1463)较对照组(0.5783±0.2268)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1、SIRT7在人体及动物血管中均有表达,其主要表达于血管内膜及平滑肌组织中,且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组织和正常血管组织中的表达具有差异;2、SIRT7参与了 AS的发生、发展,可能是未来临床中防治AS的潜在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应用中的学习曲线,为机器人辅助LAR的普及推广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肠道外科2019-06-29至2020-07-28确诊为低位直肠癌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LAR,取手术台次平均时间绘制手术时间曲线,应用累积和分析(cumulati
学位
目 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诱导的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a-induced acute pancreatitis,HTG-AP)与其他诱因诱导的急性胰腺炎相比具有更高的复发率特性,且预后更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治疗肥胖相关性HTG-A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肥胖相关性HTG
学位
目的:(1)探讨血清岩藻糖苷酶(A-L-fucosidase,AFU)和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2)通过单独、联合检测血清AFU和MAO,寻找筛查CRC新的血清学指标。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7年01月0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住院并诊断
学位
结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正在逐年升高。随着肿瘤研究中表观遗传学的广泛运用,将进一步揭开结肠癌复杂的发病及进展机制,并为肿瘤的分子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与途径,为针对结肠癌的治疗制定更有效的策略。目的:研究COL18A1在结肠癌细胞系和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OL18A1与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分析C
学位
目的:探索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对患者生活质量与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于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行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分析患者生活质量、泌尿功能、排便功能的变化情况。生活质量采用EORCTQLQ-C30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泌尿功能采用IPSS评分评估,排便功能采用LARS评分评
学位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构建CCAT1下调质粒来观察CLIC1的表达变化,分析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方法:(1)针对20例胃癌和对应的癌旁组织样本进行检测,基于RT-qPCR方法确定出其中lncRNACCATl的表达水平,且进行对比分析。(2)基于所得结果研究胃癌组织中CCAT1表达水
学位
目的:通过对胆囊结石(Gallbladder stones,GS)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l Dust Stones,CBDS)患者分别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同期或分期治疗临床疗效的比较。探讨LC
学位
目的:探究使用机器人行中下段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近期疗效与使用腹腔镜相比,是否存在优势。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比较机器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robot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RTME)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TME)近期疗效的中英文文献,
学位
目的:分析探讨腔内激光闭合术(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EVLA)与传统剥脱手术(conservative surgery,CS)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优劣势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单下肢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286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EVLA组和CS组,其中EVL
学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1年3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79例肝外胆管结石合并不同程度黄疸的患者行双镜联合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无黄疸A组(93例)、B组黄疸组(8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