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针治疗女性下尿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feb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女性下尿路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芒针深刺与毫针浅刺相同的穴位,验证不同针刺深度治疗该病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两种不同针刺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挖掘芒针治疗女性下尿路症状的优势,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针刺治疗思路与合理的针刺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观察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与毫针组。针对患者的其他基础疾病给予相应的药物或针刺等治疗,针对下尿路症状,两组患者选穴一致,均以培元固本,通利水道为治疗原则,取气海、关元、中极、水道为主穴,太溪、三阴交、阴陵泉、太冲、支沟为辅穴。芒针组视患者腹壁厚度选用75mm-100mm的芒针,深刺气海、关元、水道穴,双手夹持进针,轻捻缓进,直刺约50-85mm,施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以患者出现过电麻窜感至会阴部为度,然后缓慢提针至皮下约40mm处,深刺浅留,余穴采用0.25mm×40mm的毫针,常规针刺,三阴交、太溪行提插捻转补法,太冲、中极、支沟、阴陵泉,施以提插捻转泻法。毫针组均采用0.25mm×40mm毫针,气海、关元、水道穴,采用单手直刺进针约30mm,施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以患者出现酸麻重胀感为度,余穴补泻操作均同芒针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留针30分钟,每周6次,周日暂停1次,共治疗2周。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以及中医症候评分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应用SPSS 2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芒针组与毫针组对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以及中医症候的影响。结果:1.可比性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治疗前的IPSS总评分、各症状评分、QOL评分、中医症候总评分、中医主症及次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总有效率芒针组总有效率为93.3%,毫针组总有效率为73.3%,芒针组总体疗效优于毫针组(P<0.05)。3.IPSS评分组内比较:治疗第1周、第2周较治疗前,芒针组与毫针组均可有效降低IPSS评分(P<0.01)。组间比较:治疗第1周,芒针组较毫针组评分降低(P<0.05)。治疗第2周,芒针组较毫针组评分明显降低(P<0.01)。4.IPSS单个症状组内比较:治疗第1周与治疗前相比,芒针组尿不尽评分降低(P<0.05),其余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毫针组尿不尽、尿线变细2项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间断排尿、排尿费力的评分降低(P<0.05),其余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第2周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各项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第1周,芒针组对起夜次数、尿线变细2项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毫针组(P<0.01),其余症状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2周,芒针组对排尿间隔<2h、憋尿困难、起夜次数3项症状的疗效均明显优于毫针组(P<0.01),其余症状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5.QOL评分组内比较:治疗第1周、第2周较治疗前,芒针组、毫针组均可显著降低QOL评分(P<0.01),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组间比较:治疗第1周,芒针组疗效优于毫针组(P<0.05)。治疗第2周,芒针组疗效明显优于毫针组(P<0.01)。6.中医症候总评分组内比较:治疗第1周、第2周与治疗前相比,芒针组、毫针组均可明显降低评分(P<0.01)。组间比较:治疗第1周、治疗第2周,芒针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毫针组(P<0.01)。7.中医主症(尿频、尿急、夜尿频数)组内比较:治疗第1周、第2周较治疗前,两组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治疗1周、治疗2周时,芒针组疗效均明显优于毫针组(P<0.01)。8.中医次症(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胸胁胀痛)组内比较:治疗1周、治疗2周较治疗前,两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治疗第1周,两组疗效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2周,芒针组疗效优于毫针组(P<0.05)。结论:1.芒针和毫针针刺对女性下尿路综合征均具有良好疗效,且芒针针刺比毫针针刺总有效率更高,治疗效果更明显。2.芒针针刺较毫针针刺对下尿路梗阻症状起效更快,对下尿路刺激症状疗效更佳。3.芒针针刺较毫针针刺可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中医症候,并且适当的延长治疗时间,芒针针刺对患者整体状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胸胁胀痛)的改善更加具有优势。4.芒针治疗女性下尿路综合征效果良好,安全可行无副作用,操作简便,患者无需摆放特殊体位,依从性良好,接受度高,适合临床应用,为针刺治疗女性下尿路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血清中IL-33水平、肺功能、哮喘症状控制量表(ACTTM)、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等指标评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希望能找到一种中西结合、有效实惠的支气管哮喘控制方法。方法根据纳排标准纳入我院呼吸内科门诊使用福莫特罗/布地奈德复方吸入制剂但未完全控制的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40例,根据年龄、性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试验组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福莫
目的:通过文献整理及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血-脉-心-神”一体观假说辨治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可行性及优势,探讨从寒热两端辨证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起效机制,并为温阳通络、活血解毒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参考国内外文献,明确目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进展,探讨应用“血-脉-心-神”一体观假说指导辨治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理论基础,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出发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研究理化指标在不同证型分布间的差异,寻找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建立理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相结合的判别模型。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有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诊断的患者279例,研究人员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及理化检查数据,通过分析中医症状体征,判别中医证型,进行数据处理,研
目的:(1)从人群基本情况、治疗情况、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并发症、住院天数方面,探究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总体人群基本情况;(2)探讨中医证型、发病节气针刺介入时期等影响因素,与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针刺治疗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基于临床诊疗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将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于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9月31日期间所有脑梗死后失语,并曾在发病后经过静脉溶栓
研究目的:分析总结原发性IgA肾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分级与中医辨证之间的相关性,发掘原发性IgA肾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特点,以期为优化该病中医辨证体系、建立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疗效评估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依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自2015年9月1日起至2020年9月1日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治疗或肾病科病区住院治疗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信息,共106例。
目的:以基于Lab色彩空间的舌色判定策略,辅助观察糖尿病肾脏疾病舌象分布特征,从舌象角度客观地阐述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病机及其演变;继而通过分析舌象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探索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不同舌象表现所对应的内在理化改变。以期为糖尿病肾脏疾病辨证分型的统一提供理论依据,扩大舌诊在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1通过设置标准光线环境:补光灯光源色温调至5600k,显色度>95,亮度可调,拍摄角度
冠心病人群的不断增加以及PCI、CABG术的广泛应用,造就了庞大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群体,随之伴发的精神、心理问题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心境障碍是以情绪或心境改变为主,伴有认知和行为改变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统称,包括精神科所有常见的异常心境,如焦虑症、恐怖症,一般的情绪高涨或低落。本研究从理论探讨、临床数据回顾、临床研究三方面系统的阐述了“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
目的:本研究以频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头痛指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以头痛影响测定量表(HIT-6)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作为次要评价指标,评价“调神舒筋”针法对频发性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针刺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以期为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FETTH患者,入组后使用信封法分为试验组32例(脱落1例)和对照
目的:(1)回顾中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临床疗效,挖掘所用中药的基本特征,配伍特点,内在联系;(2)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潜在机制;(3)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10年之间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文献特征。方法:(1)研究一:纳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病房2018年1月至2020年
目的:通过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调查研究其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筛选并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病例,依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标准及《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4》的证型诊断标准制定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例,提取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