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式语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因此从许多角度来看已成为科学探究的主题。大量的实证研究探讨了教学与程序语习得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试图对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程式语教学干预的效果进行综述。传统的方法是进行叙述性综述,但其过程是未知的,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相比之下,元分析是一种通过系统的步骤综合数据的方法,而不是从每个研究报告中获取结果。基于以上观点,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来研究第二语言教学对程式语习得的有效性,以下为提出的四个研究问题:
1.二语程式语教学是否有效?如果有效,那么教学干预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程式语水平?
2.教学干预的有效性是否会从立即后测持续到延迟后测?
3.在教学干预条件下,哪些类别的程式语言可以被更有效地习得?
4.哪种类别的干预方式更为有效?
本研究遵循文献检索、纳入/排除标准、信息编码、效应大小计算等一系列系统步骤。总共编码了34个一手研究,涉及14个国家和地区,涵盖1987个研究对象,提取并汇总了57个效应量。结果表明,实验组明显优于控制组或对照组,效应量大小为1.05。换句话说,教学对程式语的习得有很大的影响。进一步的发现表明,教学效果也是持久的,立即后测所得的效应量为1.72,延时后测为1.52。此外,亚组分析的比较表明:最有效的教学类别是显性教学,效应量值为1.94;固定搭配在教学干预条件下会比其他类型的程式语更有效地习得,效应量大小为1.69.但是,由于置信区间的重叠等原因,这是一个初步而非最终的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些建议,即是否有必要教授程式语,应该着重于教授的程式语类别,以及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同时,该研究也丰富了第二语言领域的元分析研究。
1.二语程式语教学是否有效?如果有效,那么教学干预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程式语水平?
2.教学干预的有效性是否会从立即后测持续到延迟后测?
3.在教学干预条件下,哪些类别的程式语言可以被更有效地习得?
4.哪种类别的干预方式更为有效?
本研究遵循文献检索、纳入/排除标准、信息编码、效应大小计算等一系列系统步骤。总共编码了34个一手研究,涉及14个国家和地区,涵盖1987个研究对象,提取并汇总了57个效应量。结果表明,实验组明显优于控制组或对照组,效应量大小为1.05。换句话说,教学对程式语的习得有很大的影响。进一步的发现表明,教学效果也是持久的,立即后测所得的效应量为1.72,延时后测为1.52。此外,亚组分析的比较表明:最有效的教学类别是显性教学,效应量值为1.94;固定搭配在教学干预条件下会比其他类型的程式语更有效地习得,效应量大小为1.69.但是,由于置信区间的重叠等原因,这是一个初步而非最终的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些建议,即是否有必要教授程式语,应该着重于教授的程式语类别,以及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同时,该研究也丰富了第二语言领域的元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