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运动干预研究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制定运动干预方案,联合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脂代谢(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相关指标、糖尿病前期知识问卷得分、运动自我效能问卷得分以及健康促进生活评定量表总得分,并评价其干预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9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体检中心或内分泌门诊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12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发放糖尿病前期相关知识手册及纸质版运动日志,建立微信群进行管理,每两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以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以及近期的运动情况。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联合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运动干预,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糖尿病前期知识问卷得分、运动自我效能问卷得分以及健康促进生活评定量表总得分进行比较。结果:(1)干预前,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尿病前期知识问卷得分、运动自我效能问卷得分、健康促进生活评定量表总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对照组与试验组不同时间点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运动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88和0.521);干预12周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3)干预前,对照组和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和试验组不同时间点糖尿病前期知识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运动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糖尿病前期知识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糖尿病前期知识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试验组糖尿病前期知识问卷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为67.237,P<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为86.342,P<0.05)。(5)对照组和试验组不同时间点运动自我效能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运动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运动自我效能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运动自我效能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试验组运动自我效能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为84.229,P<0.001);干预12周后,试验组运动自我效能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为84.455,P<0.001)。(6)对照组和试验组不同时间点健康促进生活评定量表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运动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健康促进生活评定量表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健康促进生活评定量表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试验组健康促进生活评定量表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为84.720,P<0.001);干预12周后,试验组健康促进生活评定量表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为84.744,P<0.001)。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运动干预有利于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人群的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可以提高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知识水平,提高运动自我效能,并促进其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1.调查住院脑卒中患者并发吞咽受损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2.以“吞咽受损”护理诊断链接的护理结局,及其结局所链接的措施为理论框架,构建系统、规范的NNN-链接护理方案,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较,评价“吞咽受损”的NNN-链接在住院脑卒中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1.调查研究:使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病程等)及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2
目的:对急救医疗服务心理弹性量表(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Resilience Scale,EMSRS)进行汉化并检验中文版量表的适用性。方法:获得原作者授权后,对EMSRS进行翻译修正。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某急救中心252名急救人员进行中文版量表调查并进行条目的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中文版急救医疗服务心理弹性量表为6个维度共31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选择
目的:通过质性研究了解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体验,深入了解照顾者照顾负担情况,为量性研究照顾者负担水平及影响因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量性研究详细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的主要因素,旨在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水平,提高照顾者照顾技能,促进颅内动脉瘤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方法:(1)2020年3月—2020年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12名颅内动脉瘤患者
目的:通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131Ⅰ治疗患者早期积极心理干预的初步应用,探讨早期积极心理干预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以及对131Ⅰ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癌因性疲乏和积极率的影响,为核医学科临床心理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核医学科分化型甲状腺癌131Ⅰ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
目的:1.制订适用于冠心病合并负性情绪患者的智能计算机辅助治疗方案。2.通过临床应用,评价干预方案的效果,为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方法:1.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方案的制订基于认知行为疗法技术,融合双心医学和心脏康复的理念,建立研究小组。通过系统文献检索、临床调研、专家小组会议等形式制订适用于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方案。2.智能
目的:1.检索、评价国内外脑卒中患者居家跌倒风险干预的相关证据,并进行整合与汇总,形成脑卒中患者居家跌倒风险干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居家跌倒的干预提供循证依据。2.将卒中后患者居家跌倒风险的最佳证据在临床进行证据转化,比较临床实践与最佳证据的差距,分析障碍因素,减少卒中后患者居家跌倒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应用循证实践证据的积极性。方法:1.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关于脑卒中患者居家跌
目的: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干预方案,分析并验证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ICU)肿瘤重症患者谵妄预防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干预方案的构建。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干预方案。第二部分:类实验研究。采用前后对照研究,方便抽样选取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20年5月-2
目的:1.调查并分析CVC堵塞的风险因素,为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2.构建CVC堵塞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和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5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室、普通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老年病科留置CVC并进行导管维护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拟定《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相关因素调查表》,依据调查表从置管当日开始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观察,收集患者相关资料。采用SPSS2
目的:调查不孕不育夫妇抑郁、生育压力与生活质量的现状,通过主客体互倚模型(APIM)研究不孕不育夫妇抑郁、生育压力对夫妇双方生活质量的影响,引起大家对不孕不育夫妇的关注,为日后提高和改善夫妇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于2020年5月到2020年10月,在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450对不孕不育夫妇为研究对象。用患者基本情况问卷、患者
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住院患者难免性压疮评估指标体系,改善目前临床上对于难免性压疮的界定和管理缺乏科学性的现状,为临床上难免性压疮的界定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评估工具,一定程度上达到加深临床医护人员对于难免性压疮的认知和重视的目的,规范临床上对于难免性压疮的管理。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相关关键词,了解目前临床上对于压力性损伤评估管理的工具及模式以及难免性压疮的相关研究进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对相关方面护理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