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颇具后现代风格,其叙事方式、题材、情节内容以及整体的美学风格都具有独到的特点。关于形式上与哲学上的探讨已经说得多且滥了,而关于作者创作中的“内在化西方视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则较少受到关注,也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本文将着重考察这种“西方视点”对于博尔赫斯创作的影响及其表现,从而形成对于博尔赫斯小说整体风格的深入理解。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外研究者对于博尔赫斯的研究史与研究现状回顾,意图整理总体研究状况,指出研究重点与盲点,以期提出自己的论点。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论文第二部分作为“西方视点”的基点:作家笔下“迷宫”意象背后交织着“知识恋物癖”、“知识/权力”符码之间的复杂关系。博氏对于“知识意欲”的迷恋联系作家的特殊身份:一个后殖民国家上层社会的知识精英。在当时的阿根廷,能够分享“知识”(西学)的阶层无疑是能够分享到社会种种资源的阶层。以此基点引出“西方视点”的两种镜像:“入镜——东方想象”与“出镜——南方小说”。第三部分,从博尔赫斯那些涉及“汉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颇具异国情调的“东方故事”入手,着重分析“东方想象”在这些作品中的运作,以及背后浮现的西方与东方、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权力关系,这是“入镜”——东方异族文化通过博氏的“内在化西方视点”折射后之表现。第四部分,从另一个方面挖掘博尔赫斯“内在化西方视点”的表现形式——“出镜”,那就是他的“南方风格小说”。本人认为这是一个双重镜像,使得博尔赫斯这个“世界性作家”,在营造他想象中的“故乡”——阿根廷南方的风土人情的同时,也陷入了欧美读者的异国情调期待视野——双重的“异国情调镜式文本”,不妨称之为陷落到“文化镜城”中。第五部分探究“西方视点”的成因,从而引出了对西学体制的“学院派作家”与“第三世界文学”理论的探析。以基点“知识/权力”入手,联系着博尔赫斯的特殊社会身份,梳理“第三世界文学”理论的洞见所在与盲点,指出了作为一个后殖民时代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上层知识分子,西方的理论资源与观点、西方的强势文化已然成为了博尔赫斯高度内在化视点的必然性。而对博氏的创作与魔幻现实主义区别的分析,指出其“内在化西方视点”特殊性,进一步说明厘清文体的本质也是认清“内在化西方视点”的重要方面。还将联系博尔赫斯在欧美所受到的肯定与斩获的奖项,说明这种“内在化西方视点”的必然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