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中过渡金属离子Sc+、Ti+催化NO2与CO反应的理论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52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几年来,人们在研究过渡金属气相反应中发现基态反应物(或中间体)和基态产物有着不同的自旋态,即不遵守“自旋守恒定律”。尽管在十多年前已经提出了势能面交叉是两态反应根本机制的说法,但由于受当时自旋守恒定律的影响,直到1994年,高技术实验手段发展,在整个反应途径中,人们才检测到该类反应的确违背了“自旋守恒定律”。这样势能面交叉是两态反应根本机制的说法才被人们慢慢地接受。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些现象,一些实验化学家在利用感应偶合等离子体/选择离子流动反应管(ICP/SIFT)串联质谱仪等研究过渡金属离子M+及其氧化物阳离子MO+与有机小分子的气相催化反应中,一直不断深入地研究两态反应微观机理。迄今,两态反应仍然是全世界化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同时,氮氧化物(NOx)与CO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另外(NOx)还是造成大气温室效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污染物,其来源有固定源的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目前尽管己有许多关于NOx与CO催化还原工作的报道,对于过渡金属阳离子做催化剂也有一些实验结果,但对反应中可能出现两态反应的理论研究就还很少。本文以过渡金属阳离子Sc+、Ti+催化NO2与CO反应的反应体系作为研究对象,以量子化学中的分子轨道理论、过渡态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对所研究的体系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和基组,通过计算找出反应中各物种(包括过渡态)的优化构型,进而得到体系势能面上反应物、中间体产物和过渡态等构型数据,以及热力学数据和轨道的有关信息。我们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反应机理问题。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概述了量子化学这一前沿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两态反应理论背景和研究现状。第二章简要地介绍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主要包括量子化学基本理论和反应势能面、势能面相交与不相交规则、过渡态理论和系间窜越的选择规则。前两章主要概括了本文工作的理论背景和理论依据,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量子化学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第三章和第四章,我们选取了第四周期前过渡金属离子Sc+、Ti+催化NO2与CO反应的反应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前过渡金属离子对N-O键的活化作用和不同自旋态金属离子的夺氧能力,并通过对势能面交叉点前线轨道的分析来深入理解“系间窜越”。着重分析了过渡金属离子对N-O键的活化和CO——CO2的反应机理,并对两态反应(TSR)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首先,我们主要运用电荷转移、自然键轨道(NBO)分析和分子轨道理论结合其它分析方法对初始复合物和过渡态的形成、性质进行了讨论。其次,对反应路径做了简单的描述,使反应的微观机理一目了然。第三,先用Hammond假设[5]推断出势能面交叉的大致位置,再进一步运用Yoshizawa等的内禀坐标单点垂直激发态方法即在一自旋态的IRC反应坐标点所对应的构型上,计算该构型在另一自旋态下的单点能量,得到了一自旋态势能面上IRC反应坐标投影在另一自旋态势能面上的势能曲线,从而找到一自旋态IRC曲线与另一自旋态势能面相交的大概能量交叉点,继续采用由Harvey等人利用数学算法的方法,在两种不同电子态势能面交叉缝得到反应超曲面上最小能量交叉点(MECP),最后,我们选用这一交叉点为代表来讨论自旋翻转行为,即研究一个势能面交叉点的前线分子轨道,来分析“系间窜越”行为,讨论两势能面交叉的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对HIV感染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WHOQOL-HIV量表对157例接受中医药治疗和153例尚未接受任何治疗的HIV感染者进行调查。结果:中医药干预组总的生存
本文以昆明世博生态城为案例,试图以理论支点融合项目分析,对房地产市场定位及物业管理价值进行实例探析。
企业的繁荣发展和兴旺发达不仅得益于优良的市场环境、英明的决策领导、众志成城的团队,更需要健康的资金运营管理,对于一个企业,资金如同阳光和空气,是决定着企业的呼吸和命
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黔东南民族村落体育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意义、原则以及指标内容的确定和权重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提出构建民族村落
近年来,在世界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为解决我国学前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学前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从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来看
MeAPO-36分子筛是磷酸铝分子筛庞大家族中的一员,具有独特的微孔结构,由于一维孔道内有侧孔,比表面积也比较大,兼具酸性和氧化还原性,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对环己烷在空气中选
在科学社会学领域,默顿的科学精神特质具有范式的意义,是科学共同体的习俗、惯例等不成文规范形成的基础;也是科研规章制度、律令等成文规范制定的指导原则。对这一基本概念
以北京大学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小班研讨课可归纳
磷光是由于被激发分子经历非辐射的系间窜跃到达亚稳的三重态,再发生辐射跃迁至基态而产生的发射。相对荧光而言,磷光具有发射波长更长,激发光干扰小,分辨率高、寿命更长、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