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突显,然而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规范的步伐同时在加快。松下幸之助曾坦言,企业家在和平时期就是民族英雄,也即企业担当着对自己、对全体员工、对社会大众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为企业寻找履行该责任的缘由成为众多学者的首要研究对象;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并寻求企业社会责任不被企业边缘化的理由,乃是众多研究的出发点。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近一个世纪,它在各个时代形成了不同的思想主流,从19世纪70年代的“企业社会回应”到80年代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再到90年代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全面结合,发展至新世纪“企业公民”概念的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带来了三方面的变化: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找到了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正确方法、为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
然而这段时间以来,学者们始终无从寻得一条较好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思路,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至今是模糊且多样化的。如果没有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范围有适当的定义,就无法准确评价企业对该责任的履行情况,更无从设计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因此综合各文献,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重新定义为“企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应承担对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员工、客户、商业合作伙伴、政府、社区以及环境等)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愿责任”。随后,通过针对专家的调查问卷与访谈,基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期望,建立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然后对此加以运用,通过层次分析法与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对63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年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排名。至此,解答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及涵盖范围是什么”这一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企业而言具有明晰责任内容与界限的意义,对评价者而言具有了解企业履行情况的实际价值。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对企业的意义更为显著。尽管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或企业价值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是研究它们之间相关性的意义在于,如果能够证明企业可以“行善并赚钱”,或者更进一步,能证明企业可以“通过行善来赚钱”,那么企业社会责任就能够得到管理者的支持,并且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一项损害股东财富的有代价的活动。
因此本文选取在深市和沪市上市的638家制造业企业作为样本,以ROA作为财务绩效的替代变量,以托宾Q为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然后,分析这些企业2006及2007年的财务绩效与企业2007年社会责任绩效的相关性,并分析企业2007年的企业价值与当年的社会责任绩效的相关性,最终得出结论: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企业财务绩效均与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具有双向的正相关关系,好的财务业绩会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较好社会责任绩效的企业又会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此良性循环。分项目来看,资本投入回报率(代表投资者权益的保障)、产品质量认证(代表消费者权益的保障)都与ROA、托宾Q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履行以及对产品的优质保障能够对企业的中长期业务产生积极推动作用。而上一期的ROA与当期的认证和税费缴纳呈正相关关系,显示了具有优质业绩的企业倾向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而当期因违约违法等造成的罚款等支出与当期的ROA显著正相关,暂时的逃避责任或许能够给企业带来短期的“利益”,但是长期来看,企业的价值会有所减损。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对员工的过多支出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消极的影响。
至此,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价值与意义得以体现,最终为增强国家、企业和社会对社会责任履行的关注以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