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执行听证程序规范化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ruanclass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执行听证是在民事执行过程中,经利害关系人申请或执行法院依职权举行的,由执行法院组织并召集相关人员到场,以举证、质证和辩论等方式,公开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查清事实,并居中做出裁决,保障法院执行工作顺利进行的活动。民事执行听证呈现出公开性、法定性、普适性和程序性等特征。是近几年法院较青睐的执行方式,它通过公开听取当事人意见,化解执行过程中的矛盾和纠纷,缓和矛盾,提高效率,增加法院执行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司法现代化的发展。由于目前我国缺乏对民事执行听证系统的法律规范,使得民事执行听证实践呈现出浓厚的地方色彩,随意性较大,不利于民事执行听证的制度化发展,也不符合现代法治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民事执行听证,有必要从立法上对其进行规范。具体来说,比较理想的状态就是制定《民事执行听证程序法》,程序设置原则上应当注重效率,摒弃听证前的准备程序,切忌把听证装扮成准开庭模式。通过对民事执行听证程序的规范,以期更好的指导民事执行听证实践,使听证实践更加合法、规范,提高执行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最大程度的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缓解“执行难”问题。
其他文献
证券市场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自身存在着许多固有缺陷,市场失灵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证券市场危机,政
“私了”这种与法律打“擦边球”的现象一直广泛存在于我国民间。私了的类型以形成原因和危害程度不同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和解的私了、调解的私了、避让的私了、被迫的私了、强
我国古代的证据制度一直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中,及至宋朝,证据制度进入发达阶段,尤其是刑事证据制度,在宋朝步入鼎盛。宋代刑事证据制度的发达为司法公正的实现提供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与此同时,原先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阶层分化了,有些阶层产生了。整个
机动车挂靠经营广泛存在于交通运输业。挂靠车辆投保后发生保险纠纷的事件屡见不鲜。由于挂靠经营的特殊性,相关法律法规的缺漏,以及法律法规理解上的偏差和适用上的不确定,最终
金融危机中银行业普遍出现了杠杆率过高和流动性过低的现象,也暴露了银行业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水平的落后,以及激励机制的不合理,特别是在薪酬结构方面。为了修正这些缺陷,提高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