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的提出,使得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效率飞速提升,但区域发展差距矛盾却日益加深,且在“胡焕庸线”两侧地区表现最突出。而人口又是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原因在于它不仅能反映一个地区的内部发展状况,更是破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深入研究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的分布差异,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的2870个县域(县、区及市,简称县域)人口密度样本数据,来研究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分布的空间效应,主要探讨以下内容:第一,检验人口分布是否呈集聚分布形态,为我国人口分布呈“东密西疏”格局提供有力支撑;第二,计算并检验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系数和地理相关系数,确定县域单元空间依赖性和地理位置确实是影响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借助LISA图来对人口分布的空间情况进行分析;第三,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探究空间集聚效应和地理位置效应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同时对影响人口分布差异的其他因素进行检验。通过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一是,通过集聚指数和负幂分布形态检验发现,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分布呈“东密西疏”形态,确实属于集聚分布,并非正态分布和随机分布。二是,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分布具有显著的4阶空间相邻自相关,并且在加入控制变量后依然保持稳定,这说明低密度和高密度人口倾向于集聚成团的发展。另外,从LISA图也可以直观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的“东密西疏”特征,即高密度人口集聚在东部沿海一带,连片出现,抱团发展,呈典型的空间俱乐部特征;低密度人口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左侧地区,相对也成片出现。三是,对空间杜宾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分析,发现导致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空间集聚效应,其次是地理位置效应,另外城镇化、工业化和人口转移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最后基于全文的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含义,主要有:因地制宜发展胡焕庸线左侧地区优势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大对左侧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左侧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