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国内外现状、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并依据区域实际情况对计算框架进行修改,提出生态足迹在城市规划环评中的应用框架。然后以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对区域一定时间序列生态足迹的核算,分析区域生态承载力现状和变化规律,对合肥市生态现状水平进行评价,预测规划实施后所带来的生态影响,最后提出规划建议,主要成果概括如下:
(1)本文提出了生态足迹在城市规划环评中应用的技术框架和适用于城市规划环评的生态足迹核算帐户。
(2)通过对合肥市2004年到2008年生态足迹计算,得出合肥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4151hm2增加到1.6417 hm2,5年间增长了16%,生态承载力变化呈缓慢增长趋势,生态赤字由1.0168hm2/人增加到1.0749hm2/人,增长较小。合肥市万元GDP生态足迹指标从2004年的1.0671hm2/万元下降到2008年0.4800hm2/万元,呈逐年下降趋势,每产生万元GDP所耗费的生产性土地面积逐年减少。
(3)利用SPSS模型对生态足迹与六个影响因子1993年~2008年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合肥市生态足迹变化因素主要是:GDP、人口数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能源利用率。
(4)通过集对分析模型对规划近期和远期生态足迹进行预测,用2006-2008年数据进行检验得出平均误差为0.49%,预测模型较为准确,得出:近期规划2010年合肥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7590 hm2/人,远期规划2020年合肥市人均生态足迹为:2.4836 hm2/人。
(5)规划将使合肥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发生变化,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同时规划后全市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合肥市生态赤字将不断增加。基于生态足迹计算和预测提出的建议较为客观,能为规划决策提供一种科学的依据,对规划修改和完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