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郭沫若演讲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iesh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演讲家。抗战时期,郭沫若从海外归来投身抗日救国,期间做了百余次精彩的演讲,但令人遗憾的是,对此还没有人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以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本文是第一篇专门研究抗战时期郭沫若演讲的论文,藉此希望作为契机,对这一学术薄弱点的尝试能为学人全面研究郭沫若提供一些参考,对丰富和深化郭沫若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引发学人对中国现代作家演讲研究的关注。全文分为四章,附有笔者编订的一份《抗战时期郭沫若演讲年表》。第一章是以时间为序对抗战时期郭沫若的演讲活动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抗战时期郭沫若的人生经历和重大事件为线索,将抗战时期郭沫若大量的演讲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即抗战初期、第三厅时期、文工会时期、抗战胜利前,对每一个阶段郭沫若的演讲活动予以评介,重现演讲活动原貌。第二章是归纳和阐述抗战时期郭沫若演讲的主要内容。由于抗战时期郭沫若演讲内容纷繁多样,目前学界还未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故此,笔者以郭沫若演讲内容为依据,本着抓主流的原则,对抗战时期郭沫若的演讲析分为关于抗战动员问题、关于敌我形势问题、关于战时文化问题、关于争取民主问题四个方面加以梳理和探析。在每一方面内容中,重点分析重要演讲的内容、特点和贡献,藉以展现郭沫若演讲的风貌和特色。第三章是对抗战时期郭沫若演讲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演讲辞,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演讲辞的艺术性进行了探析,归纳和总结出郭沫若演讲的艺术特色。第一,情理并蓄的风格。这是郭沫若演讲的独特风格,也是其演讲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第二,新颖贴切的说理。郭沫若一改传统演讲中枯燥呆板的说理形式,而是在演讲中多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并穿插故事、诗文等内容来增加演讲的生动性、趣味性,使听众耳目一新,演讲效果自然增强;第三,平实晓畅的语言。郭沫若演讲的语言是通达平易的,在语言上他不仅注重演讲语言的通俗明白,而且追求语言的逻辑条理,使听众能清楚地了解他演讲的内容,让演讲起到应有的效果。第四章着重分析和探讨郭沫若演讲所带来的影响。郭沫若演讲凭借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鲜明的艺术性让广大同胞为之动容,再加之郭沫若个人很高的社会声望,故此其演讲赢得了广泛的响应,为抗战宣传动员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郭沫若演讲所带来的影响广泛而纷繁,因此笔者本着求大舍小、抓主流的原则,以五个重要方面的演讲活动为立足点,着重还原和阐述郭沫若演讲所带来的反响和效果,力图展现当时的盛况,藉以可使研究者得以直观地把握历史的原貌。附录是笔者编订的一份《抗战时期郭沫若演讲年表》,收录了目前为止有记录可查的抗战时期郭沫若演讲的篇名,并标明了演讲时间和演讲地点。
其他文献
时代进步,企业发展中知识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民营高新科技企业以知识的创造为重的技术创新方式,也逐渐转变为以知识流动为重的技术创新方式,这就离不开知识管理在此过程中的
<正>一、戏剧生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地处东经73°30’—96°30’,北纬34°0’—49°30’。东、南分别与甘肃、青海省及西藏自治区相邻,西、北分别与八国接壤
数字,是人类描绘世界最常见的一种手段,是计算以及表示事物的数学概念,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起初,数字只是一种计数工具,其本身并不具有神秘色彩和任何神秘力量。然而在实际生活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健康发展状况的主要参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妇幼保健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是
《富人,穷人》讲述了无论穷人富人都无法逃脱的失望与幻灭的命运,再一次戳穿了美国梦的谎言,这在书名中即可见一斑。全书如精心折叠的信封,两端都盖着死亡封印,作者借此向读者传递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教育领域时间管理与人格、自我、焦虑、学业成绩、睡眠等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三
<正>从绘画表现来说,怎样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怎样表现。中国传统画家在视线的流动之中把握空间万象,不限定在一个固定的位置,空间表现因此也体现出流动的特点。中国传统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各国经济、政治、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空间距离逐渐缩短。在这种跨语言的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桥梁作用的口译工作也越来越
本文以外交决策理论为依托,从“公众-政府”视角探讨了中国开展“公众外交”后“公众因素对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研究聚焦于公众因素对中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重点
关联理论从认知科学角度阐述并修正了格雷斯的会话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必须依靠推理思维来进行的新的语用学观念。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每一个明